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简单的方先觉壕为什么能杀死数万日军?1944年8月8日:中国抗日战争:衡阳战役结束,日军攻陷湖南衡阳。
今天简单的介绍一下方先觉壕。
第10军区区1万多人,面对数万日军在衡阳坚守了48天之久,是抗战历史上的奇迹。
最初萨沙认为衡阳可能城市面积较大,日寇一时间无法占领这么大的区域。或者衡阳市内都是险要山峰,这才能够防御这么久。
没想到亲自到了衡阳,才发现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充其量仅仅比我们江苏的县城大一些。
当年城市的东西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普通人步行1个多小时就可以横穿。
以日军的攻击速度,这么个小城最多几个小时就肯定能够占领。
那么,是不是衡阳城内地形极为险要呢?
萨沙爬上了日军损失极为惨重的衡阳张家山,彻底被了。
这能叫做山吗?所谓的张家山,按照我们普通人的观点,就是一个小土坡,高度最多五六十米。
尤其重要的是,张家山一点也不险要,坡度平缓,萨沙很轻松的就走到山顶。
如果不是导航显示这里就是张家山,我绝对认为是走错了路。这种小土坡,不要说全国,就连我们南京少说也有几千几万个。
就靠这么一个小山坡,第10军投入了2000官兵,造成日军至少两倍以上甚至三倍的重大伤亡。
可以说,张家山就是衡阳保卫战的圣地之一。
问题来了,第10军依靠什么东西打了这么久,杀掉了这么多日本兵呢?
恐怕就是方先觉壕。
方先觉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第10军同日寇浴血奋战多年得出的重要防御经验。
日寇的进攻基本就是三板斧,首先采用大炮密集轰击,尽量摧毁国军的防御工事,杀伤国军官兵;其次是步兵炮精准炮击,重机枪全面压制,精确摧毁国军火力点,造成国军官兵大量伤亡;
最后是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火力压制下,掩护步兵近距离冲击,付出一定伤亡后占领国军阵地。
早期的国军没有经验,根本对付不了这三板斧,现在则不同了,就是方先觉壕。
方先觉壕没有统一的形式,不过大体上分为三层。
方先觉壕基本都是依靠小山或者山坡修建,这种地形在衡阳城南城西随处可见。
最外层,是埋设的地雷以及铁丝网、木栅。
最外层目的不是杀敌,而是尽量延缓日军步兵前进速度,让守军有更多时间发挥机枪和手榴弹的威力。
中间层,是一条很深很宽的外壕,一般里面会设有尖刺,或者埋有地雷,阴雨后还会大量积水。
由于壕沟的宽度和深度都很大,日本兵空手是很难跨越的。而壕沟附近更接近山包上的主要阵地,国军的机枪尤其是手榴弹火力更强,日本兵被壕沟阻碍以后,如果不立即撤退,就会遭遇很大杀伤。
最内层,是依靠山包修建的防御工事。最内层阵地最大特点,就是会将面对敌人一侧山包,人工挖成90度的峭壁。这种峭壁最低也有五六米,高则有十多米,日本兵到这里同样会束手无策。想要徒手攀爬这种峭壁,基本是不可能的,这里的防御火力最强。尤其是大量的手榴弹会从峭壁上丢下来,破片几乎没有死角,就算神仙到了这里也难逃一死。
在山坡上的主阵地,一般修建碉堡、战壕和散兵坑。
这些工事的修建,是非常巧妙的。
以碉堡为例,第10军吸取之前防御作战的教训,一般不会面对着日军的防线修建碉堡。
日军装备大量70毫米92式步兵炮,75毫米山炮,炮击还是比较精确的。
如果碉堡直接挡在日军的正面,往往会成为炮兵的重点目标,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衡阳工事碉堡几乎都是修建在日军进攻方向的侧面,采用侧面射击的方法杀伤敌人。
这些碉堡的修建,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比较隐蔽。
在抗战初期,国军没什么经验,喜欢修建那种又高又大,炮塔一样的碉堡。这种碉堡的视线好,便于火力发散,开战以后也是迅速成为日军火炮的目标,甚至一枪没开就被摧毁。
衡阳的碉堡都很隐蔽,一般暴露在地面的不到半米,大部分则在地下。日军即便使用直瞄火炮,想要摧毁这些碉堡也并不容易。
第二是不在碉堡正面开枪眼。这也是抗战初期的经验,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
即便修建了较为隐蔽的碉堡,可以躲避日军直瞄火炮的炮击,也不代表没事了。
日本步兵在进攻时,会用大量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压制碉堡。如果碉堡在正面开枪口,激战中机枪手很容易被日军的机枪或者掷弹筒榴弹杀伤。在南京保卫战中,日军攻下中央教导总队的一个碉堡后,曾发现了7具遗体,都是前胸中弹。这说明7个国军战士都是机枪手,在射击期间被日军机枪压制。日军子弹从正面枪口射入,导致连续牺牲了7个机枪手。因为机枪手连续牺牲,导致碉堡无法作战,被日军较为轻松地攻占。
此次衡阳的碉堡,一律不在正面开射击孔,唯恐被日军更强的机枪火力压制。碉堡只在侧面开射击孔,同其他侧翼的碉堡形成交叉火力,杀伤进攻的日军。
而日军一旦遭遇交叉火力,通常只能使用轻机枪而不是重机枪还击,压制能力有限,不会造成很大伤亡了。
除了碉堡以外,国军战壕也颇有特点。
这种战壕也会修建的很深,里面还有专门的防炮洞和存放弹药的洞。即便日军大规模炮击覆盖,战壕中的国军士兵也不会遭到严重杀伤。
战斗打响以后,国军会利用战壕进行防御,投掷大量的手榴弹,甚至投掷集束手榴弹。
战壕都在山坡上,国军居高临下投弹,又可以利用战壕隐蔽自己,自己伤亡较低,造成日军的死伤则严重的多。
衡阳日军遭遇方先觉壕时,并没有好的办法。
如果说雷区、铁丝网还可以对付,遇到外壕和绝壁则彻底束手无策。
无论是越过外壕还是攀爬绝壁,都需要使用工具。
日军常用的是云梯,但效果并不好。用云梯跨越外壕和爬上绝壁,都绝非轻松的事情。
期间会遭遇侧翼国军碉堡中机枪猛烈的射击,云梯这么大目标根本就无法隐藏自己。
而更可怕的就是国军的手榴弹,连云梯都经常被炸断,更别说云梯附近的日本兵。
总之,日军每占领一个方先觉壕,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而国军第10军以及2万衡阳民众,在战争爆发前已经修建了大量的方先觉壕。
日军突破了一层又有一层,好不容易攻下一个,又看到另一个。
因为方先觉壕,日军付出了重大伤亡。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不少外壕竟然是被日本兵的尸体填满,这才不需要使用云梯的。
在《日本帝国陆军最后决战篇》中,日本人这么写:“尤其敌人之碉堡位置,颇尽选择之能。其各个碉堡,不独均能相互支援,任意发挥侧射、直射之大力,且每碉堡之前均形成有猛烈之交叉大网。其各丘陵之基部,尽已削成断崖,于上端均有手榴弹投掷壕,我军即难以接近,并无法攀登,此种伟大之防御工事,实为中日战争之初见,也堪称中国军队智慧与努力的结晶。”
《湖南会战》一书记载了7月2日日军的一次进攻:“10时40分,第3大队开始进攻,其中第12中队冲入敌阵。日本军刚刚松了一口气,一直隐藏在山顶的重庆军却从两侧猛投手榴弹。重庆军手榴弹兵顽强地坚持在,被日本军炮火严重摧毁的阵地里,进行抵抗。后面的重庆军扛着成箱的手榴弹也陆续上山增援。虽说是敌人也是佩服的……”
壮志青天耀白日,血染山河满地红!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