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花
为什么说李传海担任院长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汽车研发的认知?事实上,汽车研发如何与前端销售产生紧密联系,一直都是值得深耕和探讨的问题。
汽车研发,除了滚动使用现有技术之外,剩下的从设计到配置,从使用体验到后续保养,都遵循企业自身的研发逻辑,而产品能否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能不能成为爆款,能爆款到什么程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吉利新能源产品销量达到88.82万辆,特别是在2024年四季度,吉利银河系列三款爆款新车的推出,标志着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次突破。而李传海则成为了这一突破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把最出色的技术,量产给用户
在如今的传播语境中,所有车厂几乎都将自己包装成为技术“遥遥领先”的代言人。但如何紧紧抓住这些技术,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如何将这些技术真正给到绝大多数用户?
研发人员亲身投入到用户日常使用场景中去,就是正确的解法。
去年,作为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的李传海,在“3L丈量中国”活动中,与银河星舰7 EM-i一道,亲身试驾超过1万公里。其目的,正是为了检验产品品质、找到用户需求。
李传海与银河星舰7 EM-i的行程先后覆盖了海南三亚、川西及黑龙江哈尔滨等不同地域。通过高温高湿、高海拔与低温环境,测试这款车的全面技术素质与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这款车在不同地域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为李传海的目标从未改变——把最出色的技术,量产给用户。
聆听用户的声音,以用户的视角洞察真正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聆听的层面,更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矫正产品定义上的偏差。
简而言之,就是“发现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需求,跟进用户需求”。
李传海与他的同事们很清楚,必须将技术转化为用户的实际利益,但真正的落地很难,需要不断地创新和不妥协。近些年来,吉利的创新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
以神盾短刀电池为例,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创新性产品,其电芯能量密度高达192Wh/kg,体积利用率比长刀电池提升50%以上,比行业平均使用寿命提升40%以上,可安全行驶超过100万公里。
在低温性能方面,神盾短刀电池的低温续航保持率在行业中领先,电芯安全通过八针同刺,电池包进行了行业首个魔鬼串行测试,做到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
近期火热的银河星舰7 EM-i,首搭了吉利最新研发的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起步价不到 10 万元,为用户带来了高质量的体验。雷神EM-i超级电混专用发动机匹配吉利自主研发的超高效燃烧系统,热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46.5%。
这些都体现了吉利以用户需求为先的设计研发理念。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造车理念,吉利在各个技术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吉利陆续推出了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以及科技平权的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等产品和技术。
这些技术研发的核心目标,正是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吉利自身的技术高度,从而保证工厂量产的,用户买到的,就是最新、最好的。
以创新赢得竞争力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汽车产业进入了价格内卷的全新竞争环境之中。消费者能否在这场汽车价格战中获得更多利益,也确实是喜忧参半。一方面,购车的门槛变得更低,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担心,价格战是否会产生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
那么,吉利处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是否会被卷入到价格内卷的恶性竞争中呢?在李传海看来,这样的问题并不存在。
首先在企业层面,吉利早就对外宣布:“不打价格战,坚守品质底线”。用李传海的话来说:“吉利的企业文化和全球发展理念,不允许为了成本而牺牲用户利益。”
当然,企业理念与实际操作也需要有一定的匹配度与可操作性。所以,吉利所坚持的是将重点放在提升产品品质、解决用户痛点上,必须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但真正应对变化很难,需要持续投入和前瞻布局。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吉利在研发规划上,始终坚持的就是超前投入,并坚持长期主义的运营目标。
自2015年开始,吉利着手进行架构造车,从而实现不同产品的快速适配生产。吉利还推出了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并因此使得吉利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平衡,持续打造爆款车型。
与此同时,在创新层面,吉利过去十年在汽车研发投入上超过2000亿,平均每年投入200亿左右,是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前十中唯一的车企。
在智能化方面,吉利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在燃油车智能化方面进行探索,中国星系列产品在燃油车智能化领域独树一帜。近些年,又通过将魅族纳入自身的产品与技术体系之内,实现手机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智能的体验,保证了产品的持续迭代和科技平权。
而这一系列的投入,也获得了更多的技术储备和回报。在人工智能领域,吉利早在2021年就构建了人工智能团队,2022年建设了星睿智算中心,在算力部署上行业领先。很显然,这又是一场前瞻性极强的超前投入,面对的是如今已经开始兴起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造车的新时代。
“聆听用户的声音,以用户的视角,洞察真正的需求;持续地投入和前瞻技术布局,推动产品持续迭代;把技术高效地转化为用户的长期利益,为用户提供高价值产品和体验。”
李传海与他的同事们正在做的,正是吉利长期以来都在坚持的“做难而正确的事”。长期坚持的吉利,必然在今天,乃至未来,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