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最大的阳谋应该是拿破仑死前要求把自己2亿法朗的财富分给跟随他作战过的士兵和军官,

最大的阳谋应该是拿破仑死前要求把自己2亿法朗的财富分给跟随他作战过的士兵和军官,以及遭受战乱的法国各地区。而拿破仑的财富已经被波旁王室给接收了,是不可能发下去的。 拿破仑·波拿巴,提起这个名字,谁不知道?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这家伙就是个传奇。军事天才、政治大咖、改革先锋,他啥都干过。但辉煌过后,他的结局却有点惨。1821年,拿破仑被困在圣赫勒拿岛,病得不行了,躺在破床上,眼里却还带着点不服输的光。在这最后关头,他口述了一份遗嘱,要把高达2亿法郎的财富分给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士兵和军官,还有被战争搞得一团糟的法国各地。这事一传出去,欧洲炸了锅。 可问题来了,这2亿法郎压根不在他手里。1815年滑铁卢惨败后,拿破仑的财产就被波旁王室一口吞了,包括现金、珠宝、艺术品,啥也没剩。波旁王室才不会傻到把钱吐出来,既不想掏腰包,也怕这举动让拿破仑的声望再涨。所以,这遗嘱听着牛,实际上就是空头支票。那拿破仑为啥还这么干? 先说拿破仑这个人。他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家里不算有钱,靠着聪明脑袋和军事天赋,在法国大革命的乱局里混出头。1799年,他搞了个雾月政变,干掉督政府,自己当了第一执政。1804年,直接给自己加冕当皇帝,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时,他干了不少大事,比如《拿破仑法典》,还有教育、宗教改革,法国现代化多少沾了他的光。可他的野心也大得吓人,带着军队到处打,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 1812年,他脑子一热,领60万大军去打俄国,想一口吞下这块硬骨头。结果呢?天寒地冻、补给跟不上,法军差点全军覆没。1814年,联军打进巴黎,他被逼退位,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他不甘心,又跑回来搞了个“百日王朝”,可惜滑铁卢一战彻底凉了,最后被扔到圣赫勒拿岛。这地方偏得要命,他在那儿病痛缠身,孤零零地熬日子。 但拿破仑不是那种认命的人。流放期间,他写回忆录、发信件,拼命给自己刷存在感。到最后,他扔出这份遗嘱,简直是临终前的大招。2亿法郎啊,那时候是天文数字,够震撼了吧?可这钱发不下去,波旁王室又不是傻子,分下去既亏钱又捧拿破仑,他们才不干。所以,这遗嘱到底图啥? 从表面看,拿破仑确实挺大方。他当皇帝时就爱赏人。1807年,他拿1200万法郎犒赏军队,士兵拿点小钱,中层军官分600万,将军一人百万。1810到1812年,帝国扩张时,他更豪气,阿士兵薪水奖金翻倍。这作风让他在军队和老百姓里人气爆棚。所以,遗嘱这事,乍一看像是他一贯的慷慨,想给老兄弟们留点念想。 但拿破仑不是简单的人,他玩政治比谁都溜。如果光用“慷慨”解释,太小看他了。这份遗嘱,更像是场精心算计的阳谋,拿情感当武器,收买人心,坑波旁王室一把。咋说呢?遗嘱一出,波旁王室就尴尬了。要是真发钱,功劳算拿破仑的,他们成跑腿的,威信还得掉;要是不发,他们就成贪婪小人,跟拿破仑的“大义”一比,民心更偏向谁?显而易见。 结果呢,波旁王室选了后者,把钱扣在国库里。这下好了,老百姓不干了,尤其是那些被战争折腾惨了的地区和拿破仑的旧部。大家开始骂波旁冷血无情,怀念拿破仑的好。拿破仑的粉丝趁机吹捧他,把他塑造成关怀人民的“仁君”。这招太狠了,拿破仑人都没了,还能隔空给波旁上眼药。 英国佬在这事里也没闲着。他们看守圣赫勒拿岛,故意放出遗嘱的消息,让它传遍欧洲。英国巴不得法国乱,削弱对手对他们有利。这帮家伙一贯爱搅和,拿破仑这出戏正好给了他们机会。 不过,遗嘱也不是一点没兑现。据资料,后来有大约7500名士兵、军官或他们的遗孀拿到了100到500法郎不等的钱,但总共加起来跟2亿法郎比,九牛一毛,还拖了几十年才发完。这点小动作,改不了波旁王室扣钱的大事实,但也侧面证明了拿破仑的影响力没散。 所以,这遗嘱不光是钱的事,更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绝杀。拿破仑用它把自己的形象拔高,让波旁王室下不来台,还顺带挑拨了民心。他死了,可影响力没死。1821年5月5日,他咽气时才51岁。消息传回法国,老百姓哭成一片,巴黎街头挂黑纱,商店关门,退伍老兵戴着旧勋章去荣军院悼念。波旁王室想压热度,下令禁公开悼念,可谁拦得住? 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被运回法国,葬在巴黎荣军院。每年5月5日,都有人去献花。他留下的法典成了法律基石,他的战役被军校拿来当教材,这份遗嘱呢,则是政治智慧的教科书。拿破仑这辈子,阳谋阴谋玩得转,最后这手,堪称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