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街头这种修配摊可多了去了,眼镜、手表、钢笔、雨伞……啥坏了都能找师傅修,不像现在东西坏了就扔。改革开放初期,物资刚慢慢多起来,但老百姓过日子还是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修修补补是常态,“修旧利废”可不是啥口号,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智慧。 你看那师傅专注的样子,手里的小工具摆得整整齐齐——螺丝刀、小钳子、放大镜,可能还有个酒精灯用来焊眼镜架。那会儿干这行的手艺人都有真本事,一副眼镜腿断了,能给你接得稳稳当当;手表停了,拆开摆弄摆弄就走字儿了。收费也便宜,几毛一块钱就能解决问题,街坊邻居都认熟师傅,谁家有东西坏了,第一反应就是“找街口那谁谁修去”。 那会儿人常说“手艺养家”,这些街头师傅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的摊位不大,却撑起了老百姓生活里的“小修小补”,也见证了从啥都凭票、集体分配,到慢慢能自己做点小买卖、靠本事吃饭的变化,那股子烟火气里,藏着的都是普通人踏实过日子的劲儿。
猜你喜欢
这几天一直有一些炸裂的消息!大家要理性,理智!第一消息是,有人说下周五,五叔叔
2025-07-11
静雅橘园染金灿
给大家说说我拜见五叔的过程。我约的是7月9号下午五点,上午看到外面排队的人少
2025-07-10
凌晨的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