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五位名臣、名将看似被冤杀,其实都死得并不冤

张守小科普 2025-01-15 15:51:0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不同的人才。

下面要介绍的这五位名臣或名将,都为帝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业,结果却都惨遭杀害。

然而他们看似被冤杀,可究其根源,其实死得并不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年羹尧:自视甚高,飞扬跋扈

提起年羹尧,可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甄嬛传》中华妃这一角色的哥哥。

在影视剧里我们不难发现,年羹尧常常忤逆犯上,被戏称为“年家脾气最暴躁的人”。

那么现实历史中,年羹尧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呢?他又为何走上了被赐死的结局呢?

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才兼文武,久镇西边,戡乱西藏,平定青海,为捍卫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早在雍正帝即位之前,年羹尧就与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不仅是因为两人私交甚好,更是因为年羹尧手握的军权,对皇位的竞争者十四阿哥起到强有力的牵制作用,从而确保雍正的顺利继位。

雍正帝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提拔年羹尧,并给予他各种赏赐,如鲜荔枝、三鸠砚、诗扇等。

雍正初年,年羹尧更是被封为一等公,受到了极大的宠信,成为雍正帝的重要辅佐大臣。

雍正帝多次征询年羹尧的意见,甚至在他辖境的内外官员的使用上,也常让他参与决策。

但好景不长,由于年羹尧过于自命不凡和嚣张跋扈,常常利用职权安插私人、结党营私,他逐渐成为了雍正的心头大患,其行为严重触怒了雍正帝。

随后,雍正决定清算年羹尧,指控他的罪名高达92项,其中对雍正帝构成最大威胁的罪名包括大逆之罪、僭越之罪和专擅之罪。

通过这些罪名,我们也不难看出年羹尧的恃宠而骄和野心勃勃,这也是造成他被赐死的主要原因。

但他的死因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此,一方面,年羹尧本身爱慕虚名、喜欢自我标榜,又喜奉承,出现了荐举太滥、甚至因贿而荐的问题。

而且其行为一贯嚣张,毫无收敛。进京觐见雍正皇帝时,王公大臣以隆重的礼节迎接他,而他则策马飞驰而过,傲慢之态溢于言表。

这一举动无疑将自己置于其余大臣的对立面,更是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处。

另一方面,年羹尧的死更是一场君王的权力之争。

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他总览了西北的一切事务,军政大权全部落入他手。他可以随时上奏各级官员优劣、吏治民生等一切事宜。

但是渐渐的,年羹尧霸占军事领域的手还是伸向了朝廷,他开始干涉朝廷官员的选任,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团,这是雍正皇帝所不能允许的。

最终,雍正三年,年羹尧在狱中被赐自尽。

商鞅:发动变法,被迫动权

提起商鞅,商鞅变法四个字马上跃入脑海。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改革,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为什么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功臣会走向车裂之刑的结局呢?其实,商鞅的死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他推出的变法虽然使秦国迅速强大,但也因此动了很多人的权力,引发了旧贵族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商鞅推行的严刑峻法,如连坐制度、不告发奸人处以腰斩等,使得许多贵族的利益受损,因此他们对商鞅怀有深仇大恨。

单从商鞅本身来看,他的行事专断也和他的悲惨结局脱不了干系。

例如,他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施以肉刑,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这无疑激化了与旧贵族的矛盾。

其次,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商鞅的权势过大。与上文提到的年羹尧一样,他拥兵自重,使得秦惠文王无法容忍他的存在。

商鞅这时已经穷途末路,公元前338年,他被迫起兵造反,结果自然是失败了,被秦惠文王下令车裂而死。

白起:功勋扎眼,君王打压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出生于公元前331年左右,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他是楚国白公胜的后代,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绩闻名于世,被誉为“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在秦昭王时期,他通过多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崭露头角。

他指挥了伊阙之战、伐楚之战、长平之战和华阳之战等重要战役,攻城略地,歼灭敌军数十万,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其中,长平之战尤为著名,白起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术,歼灭赵军45万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例。

然而,白起立下的赫赫战功在给他带来荣耀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悲剧。范雎因嫉妒白起的功绩,多次在秦昭襄王面前对白起使绊子。

白起作为穰侯魏冉的旧部,个人利益与魏冉捆绑在一起。所以秦昭襄王在面对白起与范雎时,总是听从范雎的建议和推荐,这就给了范雎进谗言和搬弄是非的机会。

其次,从白起本身与秦昭襄王的关系来讲,白起过于追求个人的战功战绩,而忽略了与君主的关系。

加之其本身性格孤傲,在秦昭襄王需要他时拒绝领兵,秦王亲自下令,白起仍不从。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最终在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决定赐死白起。

韩信:锋芒毕露,冒犯君威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战略家之一。

韩信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先后投靠项梁、项羽,但未得重用。后来他投奔刘邦,并在萧何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大将军。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如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经典战役,帮助刘邦逐步统一了北方。

虽然他可以说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但在政治上,韩信却显得相当不成熟。他性格骄矜自负,缺乏政治上的谨慎和敏感性。

例如,韩信在垓下之战中留下缺口,让项羽逃脱,为刘邦后来的行动埋下隐患。

而且韩信与刘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益冲突,所以刘邦对韩信的重用是出于无奈,比较缺乏信任。

甚至在平定齐地后,韩信请求封为代理齐王,这一举动颇有一些趁火打劫的意味,刘邦认为这是韩信在待价而沽,更加降低了对他的信任。

其次,从韩信自身性格来看,他的居功自傲也使他难以融入刘邦的团队。

甚至在被刘邦囚禁时,他说“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以此来表达对刘邦的不满。

这可能也更坚定了刘邦杀他的决心,最终在汉十一年,韩信被告发参与谋反,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

吕不韦:嫪毐之乱,关系复杂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

在任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开疆拓土、广纳贤才、加强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该书融合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

一开始,吕不韦通过一系列政治投资帮助嬴异人成为秦国继承人。

他利用嬴异人,通过与华阳夫人合作,将嬴政扶正为太子,并最终成功登基成为秦始皇。

吕不韦也因此成为秦国的相邦和秦始皇的“仲父”,掌握了朝政大权。然而,嫪毐的叛乱是吕不韦命运转折的关键。

嫪毐最初是吕不韦门下的小混混,因性能力出众被吕不韦选中,送给赵姬作为情人,以巩固吕不韦在朝中的地位。

但吕不韦没有想到的是,赵姬对于嫪毐的宠爱程度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赵姬不仅放纵嫪毐,还允许他参与政治。

嫪毐借助赵姬的力量,成为仅次于吕不韦的第二号权臣。这也更增长了嫪毐的野心。最终发动叛乱,牵连到吕不韦。

嬴政为了清除隐患,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信中否认了吕不韦这些年的努力,并将其逐出京城。

他意识到自己即使到了蜀地,也无法消除秦始皇的疑虑,担心未来会遭受更严重的惩罚,最终选择了饮鸩自杀。

从吕不韦自身来看,他在政治上表现出过度自信和冒险的倾向,这也是不可取的。

他自视甚高,甚至自称为嬴政的父亲,但最终只顾个人利益,忽视了秦国的整体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秦国的利益,也使他失去了嬴政的信任。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才走向了必死的结局。

0 阅读:396

评论列表

千岁寒

千岁寒

6
2025-01-16 21:47

放屁呢,白起是秦国白氏贵族,还搞成楚国人了

张守小科普

张守小科普

民生实事追踪,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