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的军工公司之一的洛克希德·马丁的总裁吉姆表示,2024年中国至少制造了100架歼-20,而F-35的产量为110架,两者几乎持平。
对于美国来说,这实在算不上是好消息。
因为美国的F-35不仅是自己用,还需要供应以色列等美国的盟友。
而中国的歼-20从来都不对外售卖,也不会提供给其他国家,都是自己使用的,要说美国没有感到压力是不可能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歼-20的真正产量,吉姆对于中国歼20的产量也只是根据公开的生产编号进行的合理推测。
为什么中国需要这么多歼20,美国为什么又对这件事这么紧张呢?
一、中国战斗机制造规模已经追上美国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35并不是普通的战斗机,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五代隐身战机。
二者虽然都具备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和高效的态势感知能力,但在设计理念和战术应用上却有着显著差异。
F-35系列一直以来被美国空军誉为“空中的瑞士军刀”,是由美国主导、多个国家参与研发的联合攻击战斗机。
凭借高度信息化的作战系统和强大的网络化能力,F-35的定位不仅仅只是一架战斗机,更是美军空中作战体系中的关键节点。
无论是执行空中优势、对地攻击还是电子战任务,F-35都能游刃有余,堪称第五代战机中的多面手。
然而,F-35的劣势同样很明显。
长期以来,这个项目就被不少美国政客批评成本过高、维护复杂,而且早期版本还频繁出现技术问题。
从项目立项到如今量产交付,F-35经历了无数风波。
虽然最终成为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主力机型,但其高昂的研发和维护成本也成为西方国家头痛的问题。
与F-35相比,中国的歼-20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歼-20更注重空中优势,其设计理念更加偏向于高空高速的制空作战。
自2011年首飞以来,歼-20不断改进,从早期的试生产型号逐步演变为如今的大规模量产版。
最新型号不仅在隐身性能和电子战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动力系统也从早期的俄制发动机逐步换装为国产涡扇-15发动机,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歼-20的高产量背后是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全面升级,从成飞脉动生产线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
中国已经初步摆脱了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生产能力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024年,中国一年内生产超过100架歼-20的成绩,标志着中国不仅在技术上追赶上了美国,在制造规模上也逐渐实现了突破。
在军事航空领域,战斗机的高产量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国家战略意图的体现。
那么,中国为何在2024年如此大规模地生产歼-20?
二、高产量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亚太地区局势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下日趋紧张。
随着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围堵,中国需要通过军事现代化来增强自身的战略威慑力。
歼-20的大规模量产,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中国不仅具备研发尖端武器的能力,还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投入大规模生产,随时准备应对潜在威胁。
如果说十年前的中国航空工业还在摸索中前行,那么如今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大规模生产世界一流战机的能力。
从航电系统到隐身涂层,从发动机到飞控系统,歼-20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大规模量产背后,是中国对自身技术的高度自信。
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空中力量的投送和制空权的掌握,看看加沙和叙利亚,就是因为没有空中力量,才会被以色列骑到脖子上作威作福。
无论是美军近年来的作战实践,还是俄乌战争中的空中交锋,都凸显了先进战斗机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
歼-20的大规模部署,将显著提升我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为未来可能的冲突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歼-20的高产量自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的多个国家都在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并相应调整自身的战略。
面对中国在战斗机制造领域的迅猛发展,美国显然不会坐以待毙。
洛克希德·马丁已经在加快F-35的技术升级,特别是“技术刷新3”(TR-3)项目,以提升F-35的作战能力。
此外,美国还在推动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试图在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中继续保持领先。
虽然去年年底,疑似六代机首飞视频曝光,但是国家并没有直接对外宣称我们已经掌握了六代机的制造技术。
并且就算视频里真的是六代机,能不能大规模量产还是个问题。
所以目前我军的主力战斗机依然是歼-20,而一年时间居然生产了至少100架歼-20,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在歼-20两千公里的作战半径下,亚太地区的美军基地也几乎都被囊括其中。
这也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得不公开表达对于这件事的担忧。
而对于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而言,中国歼-20的高产量同样也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尤其是那些曾经和中国争夺南海主权的东南亚国家,更是如坐针毡。
当然,中国人从来都是爱好和平的,穷兵黩武是不会有好下场,但我们更懂得什么叫忘战必危。
美国和俄罗斯总是会或多或少对外暗示自己拥有多少枚核弹,而我们从来不会对外宣称自己拥有多少“大蘑菇”,数量永远是“够用”。
歼20每年100架的产量,也只是通过公开渠道可以查到的最保守的估计。
真正的产量应该也是“够用”,至于突然生产这么多战斗机要干什么用,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