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大谱!”上海,一对老夫妻的房子被独生女和中介合伙过户、抵押了900万元,独生女声称被中介骗走了200多万元,自己拿500万元办了一张加拿大永久居民卡。老夫妻心寒不已,又想到女儿还不起贷款,自己的房子就将被拍卖,恐将落得个无家可归的下场,崩溃痛哭! 2023年7月11日,新闻坊报道了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房产纠纷事件。施老伯与妻子多年前购置了一套面积为132平方米的三居室住宅,这套房产不仅是他们的主要居所,还被他们的唯一女儿列为共同所有人。随着时间推移,这套房产的市场价值已经飙升至千万级别,成为家庭的重要资产。 然而,到了今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施老伯夫妇措手不及。原来,女儿卷入了一宗经济纠纷,他们担心女儿会利用房产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家人的建议下,夫妻二人决定前往房产交易中心核实房产的所有权状况。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然得知,房产的所有权早在今年1月就已经被转移到了女儿名下。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女儿在今年3月竟然用这套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了900万元,计划在半年内偿还。女儿辩称自己被骗走了200多万元的中介费,而剩余的500万元则用来办理加拿大永久居民卡(枫叶卡)。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施老伯夫妇心如刀绞——他们从未得知房产被转让,更别说女儿还用房子进行高额抵押。 得知这一切后,夫妻二人情绪激动,决定向记者求助,寻求帮助解开这一谜团。原本属于一家三口的房产,怎么会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变成女儿的个人财产?他们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完全没有参与任何转让程序,却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对房产的控制权。 记者联系了施老伯夫妇的女儿,但她在得知采访意图后,立即拒绝回应,并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又咨询了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透露,监控录像显示,2023年1月20日下午,施老伯的女儿曾在中心办理过产权转让手续。当时,有两名疑似冒充老人的人没有出示身份证,而是通过电子方式亮证。由于当时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电子亮证只能由工作人员用肉眼判断其真实性,因此无法确认这些“老人”的身份。 记者追问:当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坦言,调取录像后,也难以判断身份的真实性,因为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迹象。令人疑惑的是,施老伯夫妇坚称自己从未到场,也未授权女儿进行任何电子亮证操作。那么,这个电子亮证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他们的疑问也得到了回应——女儿向父母解释称,所谓的“亮证”其实是由中介安排的,根本不是由他们本人操作的。 此外,记者再次询问施老伯夫妇关于此事的细节,他们表示,女儿曾向他们索要验证码,但并非为了房产变更,而是为了在申请美国签证时提供担保,理由十分简单直接。就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施老伯的女儿正站在他身旁,于是再次追问细节。女儿则回应称,所谓“老人”其实是由中介安排的人员,而非他们本人。而中介公司则是由个人操作,没有正式的公司注册信息。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一事件的处理存在多重难题。首先,施老伯夫妇可以依据《民法典》第220条第1款,申请对房产登记的错误进行更正,因为他们坚称自己未曾授权,也未到场,房产的变更显然涉嫌非法操作。其次,根据《民法典》第311条,如果房屋被非法转让,且受让人为善意且支付合理对价,可能取得所有权,但在本案中,抵押权人对女儿及中介的非法操作不知情,依然可以主张抵押权的有效性。在贷款未偿还的情况下,抵押权人有权通过拍卖房产追索债务。 同时,施老伯夫妇还可以追究登记机关的责任。根据《民法典》第222条,虚假材料导致登记错误,相关责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由于中介和女儿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房产登记出现错误,夫妻二人有权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此外,女儿和中介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伪造证件、非法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等多项犯罪。 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建议,施老伯夫妇应立即报警,配合公安机关展开调查,以最大程度维护自身权益。这起案件不仅令人扼腕叹息,也为广大市民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家人,也要对财产安全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家中贼”,远比防范外人更难,保护财产安全不能掉以轻心。 您怎么看待这起复杂而令人心碎的事件?婚房产权过户 上海二手房陷阱 上海房产继承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