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65年,朱德动用“特权”调用了一架直升机。谁知,事后他赶紧给组织写信说:“我

1965年,朱德动用“特权”调用了一架直升机。谁知,事后他赶紧给组织写信说:“我严重违反了纪律,请求组织上惩罚!”然而,得知原因后,组织选择了宽容。 那年秋天,朱德的女儿朱敏在山西武乡搞教育支援。 谁知,走山路时竟然一脚踩空,整个人摔下了山崖。 当地医院设备简陋,医生说:“不马上送去大城市治疗,人就保不住了。” 北京那边接到电话时,朱德正在伏案工作。 听到消息后,他先是沉默,随后一句话都没多说,只让身边人立刻去找空军并交代说:“要用最快的办法把朱敏接回来。” 几个电话打下来,一架直升机当天夜里就从北京出发了。 朱敏当时已经昏迷,骨头断了几根,内脏也在出血。 飞机到达时,她的情况很不好,飞行员用最快的速度返航, 飞机降落北京后,已经有医生在医院等着了。 手术整整做了几个小时,终于把朱敏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等到朱敏醒过来时,医生们已经累得快撑不住了,而她自己,连是怎么到北京的都不知道。 可就在外人以为事情告一段落时,朱德却没能放下这事。 他很清楚,身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私自调动军机,即便是为救亲人,也违反了程序。 第二天一早,朱德就坐下来,写了一封检讨信。 他在信里没有一句为自己开脱的话,只说自己“动用了不该动用的资源,是严重的纪律问题”,并请求组织给予处分。 这个举动,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在那个年代,纪律就是天条,不是说你地位高就能有特权。 但也有人私下嘀咕:“都这时候了,救女儿都不行?” 可朱德的标准比别人高,他认为,哪怕是最亲的人,也不能拿公家的资源说用就用。 如果每个人都因为特殊情况而破例,那规矩迟早会乱套。 朱德不是没感情的冷人,但他心里清楚,作为党员,先是公仆,再是父亲。 回头看朱德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从四川农村苦孩子,一路打到总司令的位置,什么诱惑他都扛住了。 他和毛主席会师井冈山后,把红军的根基一点点打下来,几十年打仗、革命,都是靠着一身正气撑着。 朱德对自己严格,对家人更不讲情面。 他唯一的女儿朱敏,小时候跟着外婆生活,十岁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 后来北送到苏联念书,战乱时还被纳粹抓进集中营。 战后回国,朱德亲自让她搬出中南海,去住普通学校宿舍,理由就一句:“不能搞特殊。” 她回国当老师,一教就是几十年,从没拿过父亲的身份说话,连学生都不知道她是谁的女儿。 这次调直升机救朱敏,如果换作别人,大概只觉得心安理得。但 朱德不一样。 他用的是公家的飞机,救的是自己女儿,这中间的界限,他比谁都清楚。 他没等组织发问,就主动承认错误,这不是怕,而是敬畏。 他一辈子讲规矩,不愿因为亲情给自己开后门。 他知道,一个干部最大的底线,就是不能拿公家当私产。 组织最后并没有处分他,只是提醒他今后注意,但朱德心里始终没翻篇。 他不再提这事,可做什么都更加小心谨慎。 哪怕是到了八九十岁高龄,还在操心农业政策,关心百姓温饱。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反对“一刀切”,主张农村搞副业、多元发展,让农民能自己养活自己。 他说:“不能把群众逼到绝路上。”那会儿很多人不理解,但事后都说他眼光长远。 1976年。戎马一生的朱德去世了,全国为之致哀。 他没留下什么财产,只有两万块钱,还当作党费上交了,连家人都不让动一分。 他说:“我是无产者,死了也不带走什么。” 这就是朱德,一个看似慈祥的老人,却用一生守着几条硬杠杠的,他的人格堪称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