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7年,一西路军伤员正坐在街边讨饭,一个国民党士兵走了过来。他上下打量了伤员

1937年,一西路军伤员正坐在街边讨饭,一个国民党士兵走了过来。他上下打量了伤员一眼,弯下腰,小声说道:“以后你就在这儿等我,我给你送饭!” 1937年,抗日战争刚拉开大幕,整个国家乱成一团。西路军那会儿在河西走廊吃了大败仗,部队被打散了,好多士兵死的死,散的散。刘克先就是其中一个。他原来是西路军的营长,湖北红安人,家里穷得叮当响,15岁就跑去当红军,扛着枪跟部队出生入死。年轻轻的就当了营长,带着队伍打过不少硬仗。可惜,西路军那次失利太惨,他跟大部队走散了,自己还受了重伤,脚冻得不成样子,只能靠讨饭活着。 那时候,河西走廊的冬天冷得要命,刘克先拖着烂脚,拄根棍子,沿街要吃的。跟他一起讨饭的,还有几个失散的红军伤员,大家互相搭把手,分点讨来的干粮,聊聊延安的消息,咬着牙撑下去。可日子不好过,有人认出他当过营长,还起了告密的心思,想拿他换点赏钱。幸好有战友拦着,才没出大事。 刘克先那会儿真挺绝望的,伤口疼得睡不着,肚子老是空的,连走路都费劲。就在这时候,一个国民党士兵出现了。这人叫刘德胜,原来也是红军,后来被俘,没办法才穿上国民党军装。他那天在街边碰上刘克先,看他那模样,猜出他可能是老战友。也没多想,就决定帮一把。 刘德胜干的事儿挺冒险,他每天从自己那点可怜的口粮里省下一些,偷偷拿给刘克先。国民党那边管得严,他得小心翼翼,怕被发现。有时候还得趁晚上没人,跑出去送吃的。后来,他通过地下党搭上线,帮刘克先找路回延安。这不是啥英雄壮举,就是一个普通人看不得老战友受苦,凭良心伸把手。 刘克先靠着这点接济,总算缓过一口气。他没啥报答刘德胜的办法,只能心里记着这份恩。后来在刘德胜帮忙下,他辗转到了兰州,找到八路军办事处,总算回了组织,继续干革命。这一路不好走,脚上的伤没好利索,路上还得躲着检查,可他硬是挺过来了。 这故事听着简单,可想想那个年代,啥都缺,命都不值钱。刘德胜为啥帮刘克先?俩人以前都是红军,兴许有点老交情,也可能是他觉得这人不能就这么死了。不管咋说,他这举动在乱世里挺难得。国民党那边有不少坏家伙,可刘德胜不算那种,他也就是个被裹挟的小兵,没干过啥伤天害理的事儿。 刘克先这人也不简单,换成别人,兴许早就撑不住了。他当过营长,见过生死,信念这东西在他心里扎得深。讨饭那段日子,他没想着投降或者放弃,老惦记着回延安,回部队。这种韧劲儿,不是谁都有的。 那时候的国共关系乱七八糟,表面上抗日统一战线刚搭起来,底下还互相防着。可像刘德胜这样的普通人,没想那么多政治,他就看刘克先可怜,帮了忙。这事儿说明啥?乱世里,人性这玩意儿复杂得很,有坏的,也有好的。好多历史书净讲大人物、大战役,其实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才是真能打动人的东西。 再说刘克先回到延安后,他也没闲着,又上战场打鬼子去了。后来听说他一直在部队干,挺了不少年。具体的下落不太清楚,毕竟那年代人命如草,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刘德胜咋样也不知道,可能战死了,可能回了老家,谁知道呢?历史就这样,很多人的结局都没个交代。 这故事搁现在看,可能没啥惊天动地的感觉,可在1937年,那就是活生生的现实。一个讨饭的伤员,一个国民党小兵,俩人碰一块儿,擦出点人性的火花。没啥豪言壮语,就是点滴的温情,挺接地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