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暑假到了,这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忙碌的日子,一大波腺样体将被收割 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暑假到了,这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忙碌的日子,一大波腺样体将被收割 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腺样体肥大要不要割?不割可不可以? 我的回复:大部分的腺样体不建议割,真正需要手术的不足10%。 首先,多数腺样体肥大无需手术,它们本会自然消退。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孩子6-7岁时体积最大,10岁左右便像完成使命般逐渐萎缩。属于生理性肥大,就像春天树木生长一样自然,只要没有堵塞气道、影响呼吸,完全不必干预。 家长们常被检查报告上的堵塞60%、堵塞70%吓坏,其实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关键看症状而非单纯的数值。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干预呢? 1.睡眠呼吸异常:熟睡后嘴巴张开,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变换睡姿也无法改善,严重时会突然憋醒; 2.颌面发育改变:换牙后上门牙缝隙变宽、向外突出,上嘴唇变厚、无法自然闭合,下巴向后缩; 3.口腔与消化信号:舌头中部或全舌覆盖厚腻舌苔,晨起口臭明显,像烂苹果味或酸腐味; 4.生长发育滞后:食欲差、挑食厌食,吃得多却不长个,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孩子平均水平; 5.情绪与注意力问题:白天无精打采,上课走神,记忆力下降,原本温顺的孩子变得暴躁易怒; 6.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长期发炎肿大,导致鼻腔、鼻窦引流不畅,反复出现鼻炎、鼻窦炎。 那么这个时候只有手术一个选择吗? 并不是,在中医看来,腺样体不仅不难治,而且很简单。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是吃出来的病,病根藏在脾胃里。临床中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爱吃炸鸡、巧克力,平时舌苔厚腻、口臭明显,一感冒就鼻塞打鼾加重——这其实是脾胃在拉警报。 孩子脾胃功能弱,吃进去的油腻食物难消化,就会在胃里发酵生热,这些热毒像烟雾一样上熏咽喉,导致腺样体发炎肿大;同时,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差,痰湿就会堆积在鼻咽部,让腺样体像泡在泥浆里,反复受刺激而无法回缩。 既然是吃出来的病,那么自然也能靠饮食到用药的精准干预来治疗。 1.轻度症状:先从饮食止损,停掉炸鸡、蛋糕等生热食物 2. 中重度症状:50%≤堵塞≤80% 可以用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3.重度症状:考虑手术 真正需要手术的孩子不足10%,除非腺样体堵塞气道超90%、且保守治疗无效,否则别轻易动刀。 见过不少切除腺样体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腺样体作为上呼吸道的免疫器官,能过滤空气中的病原体,切除后相当于拆掉了一道防线。 调理腺样体肥大,就像清理堵塞的下水道,只割掉腺样体相当于直接把下水道封死,而调理脾胃、消除痰热,才是从源头疏通的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