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程子华,1905年6月20日出生,1991年3月30日去世,山西运城人,是中国人

程子华,1905年6月20日出生,1991年3月30日去世,山西运城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将领和政治工作者,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一、早期革命与军事生涯,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接受进步思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 参与广州起义(1927年),后辗转河南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成功发动大冶兵暴,壮大鄂东南根据地。 中央苏区时期,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历任红军团长、师长等职,参与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周恩来评价其“军事指挥才能卓越。 二、红二十五军长征与陕北会师 战略转移决策,1934年受周恩来委派至鄂豫皖根据地,传达“主力战略转移”建议。原定任参谋长,因徐海东主动让贤(称“打仗有瘾,当官没瘾”),改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部西征。 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出发(1934年11月),穿越桐柏山、伏牛山,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庾家河战斗中双手被子弹贯穿,昏迷两月致终身残疾。 1935年率先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师整编为红十五军团,任政委。毛泽东赞誉其为“中央红军之向导。 三、抗日战争:地道战推广者 任冀中军区政委时(1939年),总结民兵斗争经验,推动地道战普及。针对“地道消极论”,实地调研后力排众议,确立地道“藏打结合”的战术价值。 编写《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1942年),被八路军总部推广。地道系统成为“地下长城”,有效保存抗日力量。 四、解放战争:关键战役指挥 塔山阻击战(1948年)指挥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辖第4、11纵队)死守塔山,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增援锦州。林彪严令:“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成功阻敌6昼夜,保障锦州战役胜利,被誉“关门打狗的关键。 其他战役贡献。率部参与辽沈、平津战役,包围北平并任首任警备司令。1949年任四野13兵团司令员,南下解放湖南等地。 五、建国后:经济与民政建设 1949年任首任山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结束22年军旅生涯。 历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1950年)、商业部部长(1958年)等职,推动商贸体系改革。 三线建设核心人物 1964年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持攀枝花钢铁基地选址筹建。毛泽东指示:“攀枝花建不起来,我睡不着觉!”程子华率队实地考察,最终选定攀枝花厂址。1970年攀钢产出首炉钢,奠定西部工业基础。 民政工作 1978年任民政部首任部长,重建内务体系,关注优抚安置。 六、晚年致力两岸统一 1984年受徐向前委托筹办黄埔军校同学会,任副会长。确立“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宗旨,推动两岸黄埔校友交流。 1991年临终前仍牵挂两岸联谊,弥留之际叮嘱“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 七、历史评价与轶事 “无衔将军”:1955年因转地方工作未授军衔,是19个野战兵团司令员中唯一未获衔者,但功勋卓著,人称“无衔大将。 董存瑞事迹发掘者:1948年隆化战役后,程子华视察战场时听闻董存瑞壮举,立即指示宣传报道并撰文《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 清廉家风:要求子女“独立做事”,女儿林爽爽(原昆明市副市长)回忆其拒用职权谋私,家中衣物“姐姐穿完妹妹接。 八、历史争议 平津战役争议:部分观点指其攻打密云(1948年)延误战机,但中央未追责,后仍受重用。 红二十五军领导权:周恩来曾问“为何当军长而非参谋长”,程子华解释为徐海东等主动推举,非个人意愿。 程子华一生跨越军事、经济、统战多领域,其“功高不居,奉献无悔”的品格被广泛铭记。1991年逝世后,黄埔四海同心会代表团专程赴京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