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要出大事了不是内塔尼亚胡多么厉害,而是以色列内部政坛太拉胯。这个自己号称全世界最聪明的民族,却被一个战争狂人绑架到战车上,直到今天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今天我补充一下,以色列国内政坛一盘散沙的现状,以及背后的原因,还有为什么让内塔尼亚胡从中得利。
从 2019 年到 2022 年,短短三年里以色列就举行了五次议会选举,成了民主国家里政治不稳定的典型。这背后首先要说说它的政治体制,采用比例代表制,只要政党能拿到 1.5% 的选票就能进入议会,这就导致议会里政党林立,总是分裂成几十个。像 2022 年的大选,就有 12 个政党进入议会,执政联盟由利库德集团等 6 个右翼政党组成,也就靠着 64 席的微弱优势才组阁成功。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想组建,就得依靠那些极端派系的支持,可各政党在司法改革、宗教特权这些关键问题上意见差得太远,执政联盟也就常常说散就散。
在以色列内部,宗教和世俗群体、犹太人和阿拉伯公民、定居者和和平派之间,一直都存在对立。拿极端正统派来说,他们占以色列人口的 13% 左右,却一直不用服兵役,这让世俗民众特别不满。2023 年加沙冲突的时候,普通家庭的子女在前线伤亡超过 3000 人,可约旦河西岸还有 3.5 万神学院学生不用当兵,这种不公平的制度,成了压垮执政联盟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了 2025 年 7 月,极端正统派的 “联合妥拉犹太教党” 和沙斯党,因为兵役豁免法案没通过,都退出了政府,内塔尼亚胡政府一下子就成了少数派。这其实就是现代国家建设和传统宗教特权之间的冲突,也反映出以色列在身份认同上的大问题。
2023 年 1 月内塔尼亚胡政府上台后,推动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比如允许议会用简单多数就能否决最高法院的决定,还削弱法官任命的独立性。这些做法被指责是搞 “宪法革命”,想把司法权抓到政治手里。这引发了好几个月的全国性抗议,参与的人超过一百万,连国防军预备役人员都拒绝服役表示反对。2024 年 6 月,最高法院裁定极端正统派兵役豁免是违宪的,可政府却不想执行,这就让司法和行政之间的对抗更激烈了。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都警告,这种政治动荡已经实实在在地损害了国家安全和经济。
不过在这么多麻烦事里,内塔尼亚胡倒是显出了很强的政治生存能力。他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利用安全问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还通过利益交换来维持住脆弱的联盟。比如 2025 年 3 月,执政联盟因为预算案差点散架,内塔尼亚胡就下令恢复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讨好极右翼盟友,最后预算案才通过。这种 “靠战争搞政治” 的模式,他以前也常用。2022 年大选前,他公开反对以色列和黎巴嫩达成海上划界协议,说这是 “出卖国家利益”,成功把右翼选民动员了起来。同时,他还借着司法改革,减轻自己腐败案的审判压力,虽然有三项贪腐指控在身,可他靠着控制立法程序,让案子拖到 2025 年都没结。
同时,内塔尼亚胡很会分化和妥协。2022 年组阁的时候,他把重要的内阁职位分给极右翼领导人,像让本 - 格维尔当国家安全部长,换来了对方 14 个议席的支持。面对极端正统派退出政府的危机,他一边答应加快推进兵役豁免法案,一边又扩大对叙利亚的空袭,塑造自己 “战时领袖” 的形象,暂时缓解了国内的压力。这种实用的策略,让他在 2019 到 2022 年四次选举失利后还能东山再起,2025 年的危机中也保住了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