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俄罗斯军工产能已逼近极限,2025年国防开支虽高达1268亿美元(占预算32.5

俄罗斯军工产能已逼近极限,2025年国防开支虽高达1268亿美元(占预算32.5%),但精密武器库存仅能支撑低强度消耗战。例如巡航导弹月产量不足50枚,需优先储备应对北约直接干预,导致乌战场火力间歇性断档。 北约技术代差迫使俄军保留尖端装备。乌军使用的美制ATACMS导弹误差≤5米,而俄同类武器精度落后10倍;若提前暴露S500和苏57的真实性能,将丧失对F-35的威慑突然性。 兵员短缺加剧战略保守。俄军累计伤亡近95万人,2025年仅前四月新增16万,迫使征兵年龄上限提至40岁。有限兵力优先固守加里宁格勒等核威慑支点,难以在乌东展开高技术合成作战。 加里宁格勒危机暴露俄战略底牌。该飞地部署“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及战术核武器,俄方明确警告:北约攻击将触发核反击。此举实为以终极威慑弥补常规军力不足,避免两线作战。 俄乌战场本质是北约代理战争。乌军50%装备为美制武器,依赖北约卫星制导与实时情报,俄军电子战部队仅能局部干扰星链通信,全域压制需储备关键设备应对北约下场。 俄罗斯的“精打细算”源于结构性困境——其军工产能与兵力无法同时应对乌军消耗战和北约直接干预。保留尖端武器既是威慑底牌,更是被迫的生存策略,凸显核威慑与常规衰落的危险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