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击败纳达尔,为什么卢布列夫更让人眼前一亮?

十八般网球 2021-04-18 09:13:10

众所周知的,前天纳达尔在蒙特卡洛八强战中以2-6/6-4/2-6负于了卢布列夫,而卢布列夫昨天又在半决赛以6-3/7-5击败鲁德,和西西帕斯争夺彼此的第一个大师赛冠军。

如果你熬夜看了纳达尔对阵卢布列夫的比赛,我会把它称作是这两年一场非典型性纳达尔红土失利。因为像19年纳达尔连续在蒙特卡洛、巴塞罗那和马德里输球时,你能明显感觉到他自身的状态不佳,底线回球浅、失误多。但是对卢布这场,纳达尔除了发球表现较差,底线相持球质量还是很高的。尤其在第二盘不仅有很多精彩的长拍精彩回合,纳达尔也打出了很多速度落点俱佳的制胜分。所以很罕见的,纳达尔在红土比赛被对手拖垮了,卢布列夫在速度节奏上明显占据了上风。

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当年桑普拉斯阿加西与费德勒交接的时候,包括费德勒这两年同年轻人的交手,大家会明显心生一种“拳怕少壮”的感觉,年轻人身体素质明显占优,虎虎生风地压得老天王喘不过气,只能靠经验周旋。但是蒂姆、兹维列夫包括西西帕斯、梅德维德夫都没能让我们产生这种感觉,甚至大满贯五盘三胜的比赛,年轻人都没有怎么体现出体能优势来。但卢布列夫这场比赛就呈现出了年轻一代原本该有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样子,至少知道如何仰仗自己的身体优势,而不是一面对巨头就心里发虚。

第二是我觉得,想要击败巨头,甚至成为新的王者,你确实需要拿出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新东西,引领网球技术和理念的进步。就如同当年纳达尔用超级上旋克制费德勒的反手,德约科维奇又用快节奏反拍限制纳达尔的旋转。当然在红土上,德约科维奇的办法还不那么奏效,因为他的快节奏击球力量旋转相对匮乏,威胁不如快速硬地那么大。然而卢布列夫在这场比赛中,祭出了对付红土之王的新方案——如此快的节奏和球速,卢布列夫的正手旋转依然达到了50rps,保证了击球在红土上的穿透力。

纳达尔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他的击球节奏确实稍慢,但是在红土上想带起快节奏也确实不容易。在这一点上,卢布列夫做到了进攻型红土选手瓦林卡、蒂姆都没能做到的事情,确实体现了网球理念的某种延展和进步。这批95后崭露头角的选手普遍身高更高,拥有更好的发球,但是脚步却比上一代同身高的球员移动更快。但是这种快速移动如果仅仅体现在防守上,确实浪费了他们的发球优势,从这点上来说,卢布列夫最近的蹿升也是很有道理的。

以前,红土更利于防守这种观念植根很多人心里。确实,红土的摩擦力放大了旋转的威力,增加了进攻的难度,同时较慢的球速也让进攻更容易被防起,更多的回合也增加了进攻的风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较慢的球速也让进攻型选手更容易到位,充分引拍发力,瓦林卡、蒂姆在法网的成功也都验证过这种逻辑。而当卢布列夫把快节奏网球在蒙特卡洛施展成功的时候,我又觉得网球的理念确实可以在我们对身体的极限探索中辨证地找到更多可能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卢布列夫就是未来的王者接班人,毕竟蒙特卡洛是几个红土赛事里球速相对快一些的球场,毕竟这样高消耗的打法还没有经过大满贯7轮五盘三胜的检验,毕竟这样的打法可能对纳达尔有效却不见得对其他人也有效,甚至这一次对纳达尔有效下一次就未必有效了。

但无论如何,卢布列夫这样具有突破性实验性的打法,对于网球的发展是非常有益探索。这或许就是卢布列夫这次击败纳达尔让人格外眼前一亮的原因吧!

0 阅读:521

十八般网球

简介:最有态度和人情味的网球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