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贺老总无疑是一位英雄人物,以豪爽、重义著称。他一生正直无私,侠肝义胆,许多人因他的救助而改变了命运,成为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今天我们要讲的朱声达,就是其中之一,他曾两次被贺老总救过命。
朱声达,湖北江陵人,年仅11岁时便在地主家放牛,承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1931年,他忍无可忍,毅然加入了红军,成为红三军九师二十五团的勤务兵。在这段艰难岁月里,他经历了无数困苦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磨砺,使得朱声达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战士。
到了1932年,朱声达被调到红三军九师警卫排,成为师长段德昌的警卫员。这一转变,不仅让他与段德昌有了更深的接触,也改变了他的命运。段德昌,红军早期的军事天才,备受毛主席的赏识,他的军事才华深得朱声达的敬佩。在段德昌的领导下,朱声达学到了许多战斗技巧,军事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也逐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
然而,命运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转折。当时,湘鄂边苏区正在进行一场运动,段德昌因错误指控被处决,朱声达作为段德昌的警卫员,也被卷入其中,遭到逮捕。湘鄂边保卫局局长姜琪控制了整个师部的警卫排,朱声达被单独关押,面临着严酷的审讯和即将到来的死刑。
就在朱声达即将被处决时,贺老总突然回到了苏区。当他看到姜琪正在准备对这些无辜的红军战士下手时,立刻怒不可遏地质问:“抓这些人做什么?”姜琪回答说:“准备处决他们。”贺老总愤怒地大吼:“你们要处理的是这些穷苦孩子,都是跟着红军一起走的,这个朱娃子,战斗那么勇敢,他那么年轻,就因为改组派就该死吗?立刻放了他们!”在贺老总的威严面前,姜琪不得不低头,最终释放了朱声达等人。这是贺老总第一次救朱声达的命。
第二次救命发生在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时候。当时朱声达已升任连长,担任红四师前卫。在攻打宾川县城的战斗中,朱声达腹部中弹,伤势极为严重。战斗异常激烈,他昏迷不醒,连队误以为他已牺牲,将他丢弃在路旁的草地上。然而,当大部队离开后不久,朱声达终于苏醒过来,腹部剧痛让他痛苦不堪,挣扎着呻吟。这时,贺老总带着后卫队经过,看到朱声达的情况,立即指挥收容队将他抬上担架。
贺老总认出了他,急忙跳下马,关切地询问伤情。尽管朱声达已经无法说话,但贺老总并没有放弃,他立刻命令红四师卫生部部长周长庚派担架将朱声达抬走,并对他说:“这是个打仗的好苗子,一定要救活他。”周长庚听命后,安排了专门的担架队,历经艰难治疗,终于将朱声达的伤势治愈,并安全护送回到连队。这就是贺老总第二次救了朱声达的命。
感恩于贺老总的两次救命之恩,朱声达主动申请成为贺老总的警卫员,并最终升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连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朱声达的忠诚与勇敢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他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警备营营长、晋绥军区特务团团长等职务,始终跟随贺老总,保卫他的安全。
朱声达在战场上从不畏惧死亡,多次负伤,几乎命丧黄泉。一次,在同蒲铁路破袭战中,他与日军激烈搏斗,突然一颗手榴弹在身旁爆炸,导致他的拇指和食指被炸断,胳膊几乎被炸毁,但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另一次,在与敌人激烈的拼刺刀战斗中,一名敌人从背后偷袭,将刀刺入朱声达的腰部。朱声达感到剧痛,迅速反击,成功将敌人击毙,幸好反应及时,才没有丧命。
1955年,朱声达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军区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85年,朱声达晋升为正兵团职,然而同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1岁。朱声达的一生充满了英雄气概,他不仅是贺老总的忠实护卫,也是一位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