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周恩来有谁能胜任总理?毛主席说出一个人的名字,无人反对

祥华史谈 2023-12-10 09:33:06

前言

除了伟人周恩来同志可以担任国务院总理一职,同一时期还有谁可以担任总理职务?

1949年毛主席出访苏联,这是毛主席首次出国访问,出访的国家还是老大哥苏联,这次出访苏联主要是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找一个可靠的盟友,寻找新中国未来的方向。

经过近一个月的谈判,毛主席成功与苏联达成合作,决定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合约》,此事非常重要,斯大林已经赶往莫斯科,党中央连同周总理必须在五天内准备完毕并赶往莫斯科。

此事一出,周总理顿时皱起眉头,因为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国内缺少一个主事人,毛主席提出找一位代总理处理国内事务,毛主席说起代总理时,早已想好人选,毛主席给出一个答案,所有人都同意。

一、两位伟人联手出征,签订中苏条约

1949年,毛主席乘坐着专列前往苏联进行国事访问,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为新中国找到一个新的“未来”,带领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此次访苏联,也是毛主席第一次出访外国,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同志迎来大寿,毛主席前去贺寿,二是借助此次机会与苏联签订新的条约。

因为之前苏联曾与老蒋签订下了一份丧权辱国的《中苏盟约》,为了能得到苏联的援助,老蒋把长春铁路卖给苏联长达三十年,就连中国旅顺无偿的变成了苏联海军的停靠基地。

解放战争胜利后,苏联并没有废弃和国民政府签订的所谓中苏友好盟约,长期把控着长春铁路一线,为了苏联海军能继续停靠在旅顺,苏联还派出驻守旅顺,美其名曰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苏联的无耻行为,中国外交部多次与苏联交涉,想要就此事进行谈判,废除国民政府在任时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可面对中国提出的谈判,苏联多次回绝并拒绝谈判。

为了新中国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了能够废除所谓的《中苏盟约》,毛主席乘坐专列前往苏联进行国事访问,并与苏联达成合作,为新中国赢得一个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人才稀缺,开国将帅们都填补到国内的重要位置上,废除条约需要两国的外交部门交涉,而此时国内外交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陈帅还在主政上海,外交部部长的一职由周总理担任。

此时要想废除中苏条约,那就需要周总理前往苏联处理,签订中苏条约这件事非常重要,毛主席给周总理发去急报,让他五天内赶到莫斯科,斯大林已经来到莫斯科为谈判做准备。

而此时国内还没有稳定下来,没有两位伟人坐镇新中国,毛主席怕会出大乱子,所以在电报的结尾处提出找一位人人都信服的代总理,来代替两位伟人管理国家大事。

毛主席提出找一位代总理的时候,已经考虑好人选,随后毛主席说出一个人选,代总理就是革命先驱董必武同志,他有能力处理好国家大事,能代替两位伟人坐镇中央,防止大乱发生。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毛主席处理国内的大小事务,周总理国内外两头跑,处理一应大小事务,无数外交政策都是靠周总理一手促成。

周总理时常因处理国事加班熬夜至半夜,时常因为工作不规律饮食,毛主席看周总理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让董必武前去帮助周总理处理一些繁琐的事情。

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看重董必武,这里面有什么故事,我们往下看?

二、代总理董必武董老

红色圣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延安建立了一座红色革命纪念馆,馆内最醒目的地方就是“延安五老”五位革命先驱的介绍台。

他们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五位革命先辈的肖像非常庄重,他们分别是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徐特利、谢觉哉,董必武董老能够名列“延安五老”,必然是对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这场革命风暴让全中国的热血青年们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董必武身处在革命队伍却不曾感到害怕。

他支持孙中山先生反帝制反封建,支持土改,还地于民,而不是掌握在不种地的地主手中,董必武参加革命后,多次跟随革命队伍组织的反袁活动,即便数次被抓进监狱都未曾屈服,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

1919年,共产主义小组诞生,董必武了解过后,义无反顾的加入其中,第二年七月,董必武作为武汉的代表出席了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党从成立一直到走向胜利,董必武一直跟随党的脚步发光发热。

从红船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南海,董必武坚定的跟党走,董必武和毛主席一路从党的一大携手至今,当时的参会的各地代表只剩下董必武与毛主席见证了革命的胜利。

在我党的革命道路上,曾出现过无数个分岔路口,董必武先生每次都选择了最正确的道路,当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后,董必武通过了解到慢慢坚定选择马列主义,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孙中山施行的三民主义道路不能带领中国走向最终的胜利,必须沿着列宁的道路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李大钊和陈独秀是第一批认可并推举马列主义一批人,可董必武先生却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坚持走马列主义,并坚持走到底的人。

作为我党的初代创始人之一,他时常让同志们坚守“革命初心”,坚定地走马列主义道路,在革命生涯中努力捶打锻造自己,经过革命烈焰淬炼,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三、“代总理”上任

董必武先生出任代总理那年已经64岁,周总理一行人远赴莫斯科,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非常困难,匪患、特务依旧横行,毛主席出国访问时。

山东、河北等地发生重大灾害,无数百姓因为灾害颗粒无收,毛主席得知灾害降临曾下令:“国家就算再困难,也不能饿死任何一个受灾群众”。

代总理董必武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好各地受灾百姓,指挥军队解放其他还没有解放的地方,指挥军队剿灭盘踞在各地的土匪,让李克农将军清理潜藏的汉奸、间谍。

为了让受灾百姓能活下去,董必武行使权力,联合农业部门在内的几大部门一同处理几地的灾情问题,派遣解放军战士前往受灾地救灾,董必武坐镇中央,要求各地各部门随时汇报突发情况。

2月份,灾情尚未解决,各地的情况愈演愈烈,敌人也趁机浑水摸鱼,煽风点火,鼓动受灾群众,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董必武下令,指挥各地领导亲赴受灾现场处理灾情。

此时西北地区的国民党残部还垂死挣扎,解放军战士需要大量的粮食,可为了灾民董必武动用多方力量,为灾区筹集了22亿万斤救灾粮运往灾区,这么多的救灾粮,让灾区的灾情得到缓解。

在董必武的积极调配下,灾情大大缓解,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不饿死一个百姓”也完美解决,在之后的日子里董必武开始治理这个被国民党破坏的国家。

出任代总理期间,董必武出台多项措施稳定各地物价,避免百姓因此吃不起饭,制定很多法律条令,废除旧的封建制度,派出解放军前往各地进行禁毒工作。

董必武行使总理职务时,为两位伟人处理了很多大事要事,不仅保证了国家稳定,还处理了五十多件各地的政务问题,每天早晨7点准时上班,晚上工作至凌晨两点。

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更关心国家大事,更关心西北的剿匪情况,更关心各地灾民们能否吃饱饭,能否顺利度过灾情。

结语

董必武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他将共产主义视为自己的生命,董老的一生为国家呕心沥血,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1975年4月2日,董老在北京去世,终年90岁。

0 阅读:25

祥华史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