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去散步,不自觉走向工作了几十年的单位方向。是啊,沿运河边走路上班,持续了很多年。退休后,只要出去散步,十有八九会走到河边,然后走到单位对应的位置转身往回走。这段路不但人少安静,景色优美,还能在每天变换的河边景致里,感受季节的变化与物候的转换。
慢悠悠的,走到了渡江桥的桥洞,曾经在十几年前的冬天,看到过不止一个人在桥洞里“安家”。一辆三轮车装了全部家当。白天车子就放在角落锁好。上面的铺盖被褥一应俱全。后来看不到了。也有过段时间再出现的老面孔。据说这些人颇有些三年叫花子,给个皇帝都不换的味道,不知真假。
这一次距离上次散步到这里,隔了很长时间了。每天乱忙,也不知忙些什么,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这个三九天的午后,阳光明艳,温暖得如同初春。午休起来没犹豫,直接出门散步。
桥洞里,一群年轻人分成好几拨:有的偶偶私语,有的指天画地,或者一人高谈阔论,众人一起欢呼。人数也就一二十个,声势挺大。在远处听到嘈杂的声音还以为是精神障碍者的聚会呢。
在这座桥洞里,很多次看过一个身穿仿制军装,头戴一顶军帽,脖子上系了红领巾的男子,推一辆自行车或站在自行车旁边,一个人夸夸其谈。两边嘴角泛起小团白色的泡沫。他说的频率很快,一串串的话,一点不打磕地从他嘴里冒出来,几乎听不清他说些什么。
难道,这位好多年不见的演讲者又出现了?还有了追随者?走近桥洞发现,我猜错了。一小拨一小拨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精神抖擞。他们中,说话者神采飞扬,听者专心致志。一个人说完,听的人轰然叫好。声音在桥洞里被回音扩大,声势浩大。
他们在干什么?慢慢走过桥洞。他们的声音不断传过来。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么一群年轻人聚集,为什么?他们精神状态非常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分析判断刮进耳朵里不多的几句话,感觉他们讲话的内容好像是为了提高信心增加勇气。
他们是不是搞传销?在媒体上多次看到过对传销者的描绘。不过很多文字都说,传销者会像鼹鼠样躲在小屋子里,见不得光。这些年轻人分明在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啊。
媒体上说的传销者,住在阴暗拥挤的房屋里,吃着最简单的食物。他们被高等级管理者不断洗脑后,开始动脑筋从亲人熟人下手。兔子不吃窝边草。传销者却专吃窝边草。骗不了死人骗活人,骗不了生人骗熟人,骗不了外人骗家人等,是对被洗脑后的传销者的真实写照。
有些传销者被解救出来,听不进亲人劝告,也不怕父母打骂。他们固执地认为,干什么都比不上这样来钱快。挣钱不容易,登上金字塔顶的人,少之又少。他们看不上其它,眼睛里只剩下塔尖尖。他们会是传销的人?
或者,他们是某品牌的促销者?有点像。走在街上,有过被促销者缠上的经历。说了没有兴趣。他们一点不气馁,依旧笑眯眯地推销。记得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到我家敲门。打开门,他嘴巴甜甜的叫了“阿姨”,手里举着一套书说:自己是搞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从居委会打听到我们家人爱看书,特意过来推销。这番说辞让我很不好意思,明知他说的是假话,书也对我家毫无用处,还是花好几十块钱买了一套。
看个小伙子汗淋淋的样子,付好书款后,给了他一罐饮料。谁知等我下楼时,赫然发现饮料罐子搁在了走道的窗户上,很气愤。为什么不能扔到外面的垃圾桶?还有一次在某商业中心,遇到品牌促销者。她特客气却很坚持地让我随着她走到展品前,还倒过来一杯咖啡。我说不渴,那姑娘却毫不迟疑地将咖啡递到我手中。
这些年轻人,是在桥洞下面练习促销吗?我觉得,年前的促销有可能,但应该不会在渡江桥的桥洞里,而是在人群稠密的商业中心实战练习才对。
第三种可能,他们是保险从业人员?做保险的人,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只要有丁点机会,绝不放过。我不喜欢这个群体,却佩服他们的执着。对他们来说。看到两个女人在路边聊天,也可能是一次推销机会。
这群人腰板笔直,说话快捷得像打机关枪一样,有点认可了这个判断。想着他们交流时脸上的微笑,相互鼓励的神色,忽然就释然了。管他们做什么,关我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