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你,你看过韩佩泉的视频吗?你一定会问我,韩佩泉是谁?可如果我问你你看过韩美娟的视频吗?你一定会回答,怎么可能没看过?
最近一段时间,看视频软件,总会有人提到韩美娟。因为从来没有刷到过这个人,所以我就去搜索了一下。搜完了,我就后悔了,因为……太吓人了!如果半夜刷到这么个人,我不知道以我的胆量会不会把手机扔掉。
没错,这个人就是韩美娟。韩美娟本名韩佩泉,与他在视频里所塑造的角色不同,他本人是一位年轻的男性。他曾经参加过唱歌类的选秀节目,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之后,也干过变装模特。最近被很多人熟知,也正是因为他以“韩美娟”的形象所录制的视频。韩美娟这个形象一出现,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大的,再伴有他独特的发声方式,以及不断重复的“记得双击么么哒”,确实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可是这些记忆点都与美无关。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韩美娟视频的时候,内心都有一个声音:这什么玩意儿!第二次看的时候,还会想:这个人是在干什么,疯了吗?等到第三次、第四次再看到的时候就会觉得:也还行哈。其实,他的内容、他的形式一直没有任何变化,让你觉得还行的,只是你对于他出现的习惯和你对丑的逐渐接受。
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外形完美、能力出众,可有些人知道自己先天不足,后天又不想弥补,还不甘于平凡,就另辟蹊径,走黑红模式。前几年,黑红模式最成功的一个人就属“凤姐”了。没有颜值,不在乎形象,也没有什么文化,可就是伴着一股差的心安理得并引以为傲的劲头,成功被网友骂红。
那个时代网友看惯了美,哪受得了这样的“吓唬”。所以对于凤姐的出现,也像是遇见鬼了一样,不惯毛病的骂。砸鸡蛋的、扔菜叶的,甚至还有活动现场便便攻击的。可是骂着骂着,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作祟,凤姐开始逐渐收获粉丝了,在凤姐账号被官方销号之前,已经积累了上千万的粉丝。上千万的粉丝是一个什么概念,我给大家截图了几张各卫视当家小花旦主持人的粉丝量,大家就知道了。
这些主持人依托着各卫视平台的曝光,最多的也就积累了几百万的粉丝。而最近大火的男神李现在《亲爱的、热爱的》开播前,粉丝也只有400多万。这样看来,凤姐的千万粉丝,似乎来的太过轻松。网红里漂亮的多的是,有才华的也多的是,可拥有千万粉丝的却没有几个。凤姐就靠卖丑,轻轻松松粉丝过千万。所以凤姐的粉丝积累过程,也成了很多“不走寻常路”网红的范本。经过这些“前辈”对网友的刺激,网友的承受力好像也变得越来越强了。慢慢就有更多的人,开始敢于尝试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路线。而网友的配合度也越来越高,网友的审丑属性也就这样逐渐开启了。
这些年在网络上走红的人,两极化分非常严重,要么就是美的、饱读诗书、才艺过人的;要么就是说啥啥不溜,干啥啥不行,但就是豁得出去的。前者想要出人头地真的很难,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想要脱颖而出,所付出的努力恐怕并不是常人能忍受的。而后者通常都是通过损坏自己的形象,炫耀自己的不足,甚至带点自残的方式,吸引网友的注意力。通常只要没有下限,也就没有不红的。韩美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唱歌确实不错,可他作为歌手韩佩泉却远远没有作为丑大妈韩美娟出名。
很多人说这是真实,可我并不认同。我认为真实是直面自己的缺点,不掩饰可也要不断努力加以改正。可这些人并不是,他们就是靠晒缺点来哗众取宠,并在别人的嘲讽和谩骂里洋洋自得。这也就意味着,当有一天他们没有这些缺点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吸引人的资本了。所以,这根本算不上真实,这就是赤裸裸的无知、娱乐的低级化。这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时代审美出现的偏差,是文化的断层和坍塌。前些日子,李荣浩作为导师,在一档节目中,给一位学院派出身的学员选择了网络歌曲,受到了很大的争议,之后他自己也做出了回应。
我虽然赞同他网络歌曲并不代表歌曲就是不好的这种观点,可我却不赞同他说的音乐不分好坏,不分高级、低级的说法。如果只要拼凑出来音符就能叫做歌曲,那么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还有什么理由被奉为经典?如果谁的音乐都一样是优秀的,那郎朗、李云迪又何苦花那么多时间去练琴,能弹出音符、不出错不就好了吗?音乐和文化一样,允许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融合,可阳春白雪注定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下里巴人。一个作品先要被判定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才有相互融合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金星说话很犀利,我们也知道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舞蹈艺术家。遇到所有对艺术不尊重的人,她也很诚实的立马黑脸。前些日子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一位在视频软件火起来的“正能量大叔”在登上舞台时,就遭遇了金星的黑脸。他说他擅长写诗歌,可是所谓的创新诗歌,听起来文采简直惨不忍睹。蔡国庆也一脸疑惑的问:这是诗歌吗?这不是顺口溜吗?而在现场即兴作词的环节,更是呈现了翻车现场。
金星在节目中直接说,这种表演形式毫无技术含量。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金星这种台下几十年功的人,这种“正能量”的表演形式,恐怕在金星眼中,真的连幼儿园的水平都不如。填词没有美感、肢体语言不够优美,就是这样的表演,却在视频软件中大火。可明知道自己不够优秀,行为也算得上丢人,为什么还要执意夸张的去展示呢?在他给沈腾即兴作的词中也许我们看到了端倪,就是为了钱。
无论是放大自己的缺点,还是丑化自己的短板,无非都是一个目的:吸引粉丝,然后粉丝变现。为了钱,甚至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这样看来,审丑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在文化上了。
审丑的来临,不仅仅是这些被唾骂的主角的文化畸形,更是大众的心理缺失。现阶段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对生活麻木,而且急切需要一个压力排泄的通道,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消遣。而这些肯“作践”自己的人,就刚好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通过这样所谓的精神刺激,来给自己带来愉悦和满足,同时也给人带来心理安慰。工作中有比自己学历高、能力强的同事不断碾压自己,生活中又有从小哪哪都不如自己的同学、发小的飞黄腾达,好像只有在网络里,找到那些能让你说出“你看他那个死样”的人,才能证明自己还是优秀、有价值的。似乎靠着这些看起来什么也不是的人,才能给自己吊着的那一口气不断的续上,也不需要给自己更大的压力,更不需要让自己太辛苦的努力。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识到,这种“证明”其实是一种倒退呢?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是一位苦行僧,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只有享乐的人生呢?你所看到别人的精彩,也只不过是别人人生的一个缩影,并不是全部。背后的付出与辛苦,也只有那个人自己会知道。想要人生精彩,靠的一定是积极、努力的面对生活的态度,而不是尽失底线、伦理道德的去吸引眼球。每个人都希望生活是美的,可这种美是需要大家一起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某个人的丑化去强行衬托的。
——END——
文:晨涵
图:网络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赣州用户66xxxx658
点赞,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