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于情节塑造方面有一个非常绝妙的构思,被称作“不写之写”。
这种“不写”传达出来的信息,更加富有蕴藉性,因为读者为了读懂故事情节,不得不参与其中,几乎凭借下意识自动“脑补”这些不写之写,导致读者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者,更通过“脑补”实现了最直接的阅读参与反馈,这对任何一部小说或影视剧而言,都是极为难得的。

跛足道人点化甄士隐
《红楼梦》里有些内容完全没写,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史湘云和花袭人的感情。
按照原著所记,史湘云早年曾长居荣国府,她进荣府的时间线远早于后来的林黛玉和薛宝钗。
也就是说,史湘云曾在贾家度过漫长的幼年时光,这也就解释了第三十一回,史湘云作客贾家,专门带来四枚绛纹戒指,分别送给花袭人、平儿、金钏儿,以及鸳鸯。
史湘云给这四位丫鬟送戒指,就是曹雪芹对未写的史湘云的童年时光进行的一个简单补充,若是没有“昔年常居贾府”这层关系,史湘云给这几位丫鬟送戒指,就会显得莫名其妙,十分突兀。

湘云、黛玉月下联诗
这四位丫鬟之中,与史湘云关系最为亲密的当属花袭人,曹雪芹于第三十二回,曾详细介绍过这两人的交集:
袭人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象先待我了。”袭人笑道:“你还说呢。先姐姐长姐姐短哄着我替你梳头洗脸,作这个弄那个,如今大了,就拿出小姐的款来。你既拿小姐的款,我怎敢亲近呢?”史湘云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样,就立刻死了。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赶来先瞧瞧你。不信你问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那一回不念你几声。”——第三十二回
当年史湘云寄居贾府,贾母便将袭人送去服侍湘云,当时的袭人还叫珍珠,后来湘云回了史家,贾母才把袭人送去服侍贾宝玉,所以袭人和湘云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也只有关系好到一定程度,才会让一向稳重的袭人主动开玩笑,责怪湘云“如今大了,就拿出小姐的款来”,而湘云所说的“我在家时时刻刻不念你几声”一定也是实话,两人交谈质量非寻常外交辞令可比。

湘云谈仕途经济之道
问题在于,曹雪芹并没有详细描述史湘云当年长居贾府的情状,单凭第三十二回的介绍,总有一种空虚感,仿佛一切任凭作者编撰,我等读者只能依附而行,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在于敢如实描写,书中人物皆是活人,既是活人,她们的人物形象自然是极生动的,更宝贵之处在于,人物的行动痕迹都显得栩栩如生。
花袭人和史湘云的行动痕迹存在一些隐晦的交集,这种交集非细心之读者难窥其妙。
诸君请看原著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在这一回里,贾探春散发花笺,遍邀裙钗,促成了海棠诗社的建立,在这个大关节里,曹雪芹见缝插针,描写了一个小小的插曲,这个插曲便是袭人向秋爽斋索要白玛瑙碟子。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可能是此回海棠诗社的戏份过重,导致很少有读者会意识到第三十七回中白玛瑙碟子的重要性,据不红君所观,在此回中白玛瑙碟子一共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三小姐贾探春的信笺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探春给哥哥贾宝玉的信笺内容里曾提到: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
从此处可知,贾探春之前偶感风寒,贾宝玉数次遣丫鬟过去询问病情,还送给探春一碟鲜荔枝、一幅颜真卿的墨宝。
从后文推测,这幅颜真卿的墨宝,大概就是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众人游玩秋爽斋时所看到的那幅“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的对联,虽然曹雪芹没有点破,我等读者却不可雾里看花,这幅对联应该就是贾宝玉送给妹妹探春的。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除了颜真卿的墨宝,贾宝玉还送给探春一碟鲜荔枝,重点就是这个“碟”字,用来盛放荔枝的碟子,正是怡红院的珍稀盛具——白玛瑙碟子。
所以紧接着第二次出现,是袭人发现白玛瑙碟子不见了,怡红院的器具都有专门的凹槽,盛放白玛瑙碟子的槽子是空的,于是袭人向众人询问,这才得知这个碟子被用来盛放荔枝,送到探春的秋爽斋了。
袭人见槅子上碟槽空着。因回头见晴雯、秋纹、麝月等都在一处做针黹,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众人见问,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起来。半日,晴雯笑道:“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他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第三十七回
贾宝玉和贾探春都有极高的审美眼光,鲜红的荔枝放在白玛瑙碟子里,单是看着就赏心悦目,所以贾宝玉专门让人把荔枝放在白玛瑙碟子里,让人送去秋爽斋,探春也觉得好看,就把碟子一起留下了。

怡红院内器具齐整
重点来了,袭人为什么突然要找白玛瑙碟子?
最合理的解释似乎应该是,看管好怡红院内的古董器具是袭人的本职工作,可这个答案放在此处却是错误的,因为袭人要来白玛瑙碟子,并不是为了怡红院的利益,而是要把这个碟子送给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史湘云,诸君且看原著此段:
袭人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米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又说道:“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来与姑娘尝尝。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顽罢。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能着用罢。替我们请安,替二爷问好就是了。”——第三十七回
批书人脂砚斋也察觉到了白玛瑙碟子的重要性,在此处写下批语:妙!隐这一件公案。余想袭人必要玛瑙碟子盛去,何必娇奢轻发如是耶?固有此一案,则无怪矣。

大观园螃蟹宴
原来袭人千方百计要回白玛瑙碟子,是为了盛放新鲜水果给史湘云送去,而且袭人还专门命人转告湘云,若是喜欢这玛瑙碟子就留下玩,不用送回来了,也正是袭人这次送东西给湘云,才让湘云得知了海棠诗社的存在,第二天就匆匆作客贾府,也入了诗社,并促成了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和菊花诗赛。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细节,袭人不仅给史湘云送去了新鲜水果,还送去一个绢包,里面放着一些针线活儿,这处细节暗合的是第三十二回,薛宝钗告诉袭人,史湘云在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经常需要熬夜作针线活,袭人得知,便为自己之前麻烦湘云作针线的事感到万分愧疚,于是乎,袭人开始主动帮湘云做针线,并命人送去史家。
袭人见说这话,将手一拍,说:“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的粗,且在别处能着使罢,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如今听宝姑娘这话,想来我们烦他,他不好推辞,不知他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第三十二回
透过现象看本质,《红楼梦》里的各处细节,几乎都有各自对应的情节,即便是“不写之写”,其情理逻辑都是妥帖合理的,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高阶的阅读享受,《红楼梦》四大名著之首的名声,并非是随口诌来的。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