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奥运新闻得了中国新闻奖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08-08 20:30:24

文 | 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奥运赛场,既是健儿们体能、意志的竞技场,也是前后方新闻报道团队展示十八般武艺的大舞台,媒体人在各自领域通过多种报道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感受奥运的无穷魅力。

我们梳理了近年来部分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奥运题材作品,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回顾和学习,重温那些热烈的时光以及精彩的瞬间,领略运动之光和体育精神的无穷魅力。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作品名称:《大山里的百灵鸟——冬奥开幕式上,唱着奥运会歌的山里孩子》

原创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主创人员:王梦宇、任晨光

评语:这篇消息以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小演员们的歌声为切入点,通过独家深入的采访,用典型丰满的细节和极富感染力的音响,真实呈现了北京冬奥会的宏大主题和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们的生动故事。报道深入、故事线索独家。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合唱团的小演员,挖掘冬奥重大新闻背后的细节故事。选题具有揭秘性和故事性,人物采访到位,内容短、实、新,表达精短干练,准确全面。北京广播电视台多年对口支援阜平县马兰小学,与当地群众联系紧密,为记者获取独家线索提供了重要支撑。报道制作精良,音频表现力突出。这一则新闻的选材本身兼具“音乐”“童声”“现场”等丰富的声音元素,适合制作广播节目。报道发挥出了音频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优势。小演员讲述清晰,表达生动,旁白凝练,互动真实质朴,体现出主创者高度的新闻专业水准与较强的音频采编功力。作品凸显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报道以新时代中国大山里的孩子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奥运会歌为特写,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背景下,大山里的孩子的精神面貌与音乐梦想。通过讲述孩子们登上世界舞台的故事,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自信开放与真诚友善。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获奖作品:《手绘长卷|长城群英绘·北京2022年冬奥会冠军“全家福” 》

原创单位: 中国日报网、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创人员:刘超瑞、王山甲、胡旻、黄京武、李永杰、丁月光、阿迪力

评语:《手绘长卷|长城群英绘•北京2022年冬奥会冠军“全家福”》选题重大、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将新闻性、艺术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组漫画用北京冬奥会109个项目的全部200多名金牌获得者的漫画肖像长卷,呈现了冬奥会绚丽宏大、精彩纷呈的壮阔场景,揭示了世界一家亲、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寓意,诠释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获奖作品:《相约冬奥》 原创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 主创人员:集体 评语:该栏目持续聚焦北京冬奥会,从冬奥前、到冬奥中,再到后冬奥时代,栏目整体风格鲜明、评论扣题、节奏轻快,报道视角多元、呈现方式巧妙、内容涵盖广泛。尤其聚焦后冬奥时代,多角度展现了北京冬奥精神传承、河北冰雪运动发展以及冬奥文化遗产等内容。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获奖作品:《冬奥“三记”(一)生命飞扬——冬奥火炬诞生记》

原创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主创人员:钱丹丹、赵怡、齐芳、马勇杰

评语:冬奥火炬在研发阶段需要高度保密,北京冬奥纪实频道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平台,特别得到授权能够跟踪拍摄火炬研发全程,成为此项目跟拍时间最长的摄制团队。该片拍摄机会难得、素材详实、剪辑生动,其中火炬内部精密结构等画面都是经冬奥组委授权后首次、独家向公众展示,多维度解读让观众全面而深度地了解冬奥火炬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髓。而片中很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也让观众感受到冬奥火炬产生的不平凡的过程。因此,冬奥组委特别建议在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5天之际播出该片,为火炬传递活动预热,达到了最佳宣传效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结束,而《冬奥“三记”(一)生命飞扬——冬奥火炬诞生记》为冬奥完美留档,这部纪录片不但是奥运遗产的珍贵影像档案,也是奥运幕后英雄们的荣誉簿,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对中华文化、奥运精神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诠释了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无穷魅力和前进步伐。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获奖作品:《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特别报道 》 原创单位:北京日报社 主创人员:集体 评语: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授权传递官方权威声音的特别报道,权威记录了冬奥赛事进程、运动员的高光时刻和幕后故事,生动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历史跃迁。官方特别报道秉持守正创新、融合传播理念,以汉字之美、东方之美独特诠释了体育之美、人文之美,用力讲好了冬奥故事、中国故事,用情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双奥之城”魅力风采,用心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官方特别报道鲜明彰显着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勇担使命、继承传统、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充分展现了首都党媒的内容策划力、融合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它充分激发官方权威声音的优势特色与能量密度,以全面立体的赛事报道、精彩纷呈的硬核内容、舒朗大气的版面风格、精准高效的融合传播,酣畅阐释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华章,全景呈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有力弘扬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因而在北京冬奥会宣传工作中独树一帜、独一无二,成功创造了世界和中国新闻出版的一页精彩历史。

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获奖作品:《冬奥冠军:我们都是追梦人》

原创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主创人员:柳春迪、吴福强、张浩、于硕、陈强、安菲

评语:该作品以现场和连线的形式,对五位黑龙江籍北京冬奥冠军展开访谈,通过愉悦流畅的交流,展示了五位冬奥冠军青春阳光、乐观向上的风采,揭示了黑龙江选手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原因,展现了当代青年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形象。作品题材新鲜典型,访谈氛围积极向上又不失温情。

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获奖作品:《一路奔冬奥 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现场直播》 原创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主创人员:集体 评语:距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100天之时,北京台策划推出100分钟时长的特别直播节目。以冬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情况为明线,以冬奥建设带动区域发展惠及百姓为暗线,通过移动直播方式将冬奥交通建设、场馆建设、冬奥文化传播、冬奥遗产规划有机结合,既有大而厚的宏观叙事,也有小而美的百姓故事。本期直播新闻性强、构思巧妙。在重要时间节点,以冬奥交通建设为切入口、以冬奥遗产利国利民为核心、以行进式讲述与体验方式、借助新技术和全媒体手段,诠释了北京冬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重大标志性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直播内容编排精巧、内容丰富、节奏流畅、清晰生动,表现出较强的现场感与代入感,是一期发挥广播优势,充分体现主流媒体专业性和责任感的直播作品。另外,直播采用5G技术实现一个主直播间+4个移动直播间+多点注入的移动直播、行进式体验方式,以统一时间轴,展现了四条冬奥交通动线的空间变化。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了收听的覆盖面,放大了传播优势,引发受众共鸣,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获奖作品:《走向冬奥·盘活冰雪经济》 系列报道

原创单位:人民日报

主创人员:郑轶、季芳、范佳元、李硕、孙龙飞、李洋

评语:“走向冬奥·盘活冰雪经济”系列报道主要有三个特点: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跳出体育看体育”的视角,聚焦冬奥筹办对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展现冬奥筹办的综合价值;二、以小切口反映大变化。采访深入扎实、叙事角度新颖,以“群像式”的人物故事体现冬奥筹办带来的可喜变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同时给读者带来更多启示;三、版面上以文字+图表形式呈现,注重可视化表达,更好服务读者,进一步提升了传播效果。整组报道角度与深度俱显功力,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有力引领冬奥筹办舆论,成为北京冬奥报道中的精品力作。

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获奖作品:纪录片《追光:东京之路》 原创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创人员:集体 评语:命运的改变让人措手不及,但体育精神的力量让人一往无前,不问结果。片中的七位运动员代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万多名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更代表了在动荡不安中坚定不移的初心。

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获奖作品:《(东京奥运)苏炳添闯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原创单位:中国新闻社

主创人员:富田

评语:这张照片用奥运赛场上的一抹中国红,展示了黄种人领跑奥运会男子100米赛场的高光时刻。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以高速快门,跟随被摄对象运动的方式取景,背景得到虚化、主体得以凸显,即便在紧张的拍摄中,也彰显了“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念,以双重三角形构图凸显了苏炳添的形象。照片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其聚焦了比赛的过程而非结果,表达了这份成功的来之不易,体现了苏炳添以30多岁的“体育高龄”在奥运赛场上突破自己,用奔跑的每一步书写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在短短9秒83中抓拍的照片具有强烈的纪实色彩和新闻价值,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观者能够从苏炳添矫健的身姿中,看到奥运健儿蓬勃的生命力,更看到了中国速度、中国信心、中国奇迹。

编辑|胡炜

校对|张彦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