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的依赖程度,远比想象中更深。
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24年版《通商白皮书》揭开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日本有高达1406个品类的超一半进口额来自我国,这一数字是美国的2.5倍之多。从笔记本电脑到稀土矿产,从家电到化学品,我国制造业的身影无处不在。
这份白皮书或许一定程度是日本经济命脉的真实写照。它既彰显了中日经济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暴露了日本供应链的脆弱一面。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之际,这份报告给日本,敲响了警钟。但问题是,面对如此紧密的经济纽带,日本该何去何从?
数据来源:日本《通商白皮书》
日本对我国的供应链依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这次《通商白皮书》的数据,还是让人吃了一惊。1406个品类,超过一半的进口额来自我国,这个数字简直刷新了人们对"依赖"的认知。
拿美国和德国来对比,差距更是惊人。美国只有567个品类,德国更是只有221个。日本对我国的依赖,简直甩出这两个老牌工业国好几条街。
再细看具体品类,情况更是触目惊心。笔记本电脑、空调、洗衣机,这些家喻户晓的电器,从中方进口的金额占总进口额的9成以上。也就是说,日本人每天使用的电子产品,多数是由来自我国的企业制造的。
这种依赖不仅广泛,而且深入。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原料,从消费电子到高科技零部件,我国制造业的身影无处不在。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安全的战略问题。日本权力机构和企业,恐怕要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个"甜蜜的负担"了。
面对这种高度依赖的局面,日本权力机构显然坐不住了。经济产业相斋藤健的一番话,道出了日本的焦虑和决心。在全球经济日益碎片化、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日本急需打造一条更加"透明、强韧、可持续"的供应链。
这不是空谈,日本已经在行动了。权力机构正积极与美欧等"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试图降低对我国的依赖。他们把重要矿物、半导体、肥料等关键物资列为"特定重要物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供应安全。
这种多元化策略,说白了就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日本权力机构希望通过分散采购来源,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从而增强经济韧性。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更是为了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战略自主。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能够替代我国的供应商,无论是在产能、质量还是成本上,都存在不小挑战。日本能否成功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话说回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真的就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吗?在第九次中日韩高层会议上,中日高层的一番对话,或许指明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中日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种互补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完全取代。从科技创新到数字经济,从绿色发展到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日合作的潜力可谓无穷无尽。
想想看,当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与日本的尖端技术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两国在绿色发展领域携手合作,又能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些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机遇。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中日两国的稳定合作能为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不仅符合两国利益,更是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有力支撑。
与其陷入"去中国化"的误区,不如携手共创双赢未来,或许这才是中日两国应该走的大道。
最近,"去中国化"这个词儿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美西方打着"去风险"的幌子,实则是在搞一出"甩锅大戏"。但这出戏,怕是要砸自己的脚。
我方发言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这种单边霸凌行为,根本就不是什么"维护安全"考量,更谈不上什么正当竞争。说白了,就是在剥夺别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想想看,美国这么搞,对谁有好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被搅得一团糟,合作氛围被毒化,撕裂对抗情绪高涨。这不是在给全球经济添堵吗?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也许会觉得跟着走没错。但当你的经济命脉被人掐在手里,你还能保持自主策略吗?当你的产业链被强行切断,你的企业和民众又该如何自处?
"去中国化"看似是在削弱对手,实则是在自断臂膀。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里,谁也不是孤岛。与其自掘坟墓,不如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站在十字路口,日本面临着一个关乎国运的抉择。是继续深化与我国的互利合作,还是冒险追随美国的"去中国化"策略?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历史早已证明,封锁与对抗只会带来灾难,而开放与合作才是繁荣之道。中日两个东亚邻居,理应携手共创未来。在全球经济格局剧变的今天,中日合作不仅能够互利共赢,更能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中日两国必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毕竟,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唯有合作,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