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在我提笔写下这篇小记的时候已经是我放下读了一半的《文化苦旅》之后的第二年了,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对于书的内容已记忆的不太完整,但这两年中我每时每刻都无不在默默的消化着书中那庞大的对于我国文化与历史的独特见解,但是正如我所说:“它,并不甘甜!”
余秋雨先生,中国当代散文家,但是我更愿意称他为“儒士”,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本游记,却另蹊径带着无边的沧桑和对于当代文人人格的深入思考,震撼人心,直入灵魂。
对比我这小小求学路上所阅读的其他书籍,《文化苦旅》无疑是让我读的最为苦的一本书,而且苦的发涩,是一种整个人从精神的最深处都开始慢慢蜕变的一本书。身为中华学子,我们或多或少都传承着身为儒士的品格,那是溶于血脉,起于呢喃的。而《文化苦旅》便好似一个契机,一把钥匙,或者一味药!一味甚是苦口的良药!
在我拿到这本书开始逐字品味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会带给我什么,会让我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随着余先生的步调,每每看完一篇随笔,我都得合上书默默整理那被细腻的文笔和锋锐的洞察力刺得千疮百孔的心灵,再次鼓起勇气,去走那漫漫黄沙路。
终于,我还是停在了天一水阁前,被那一句“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狠狠的刺中了心灵,伤的泣不成声。“天一阁”浙江宁波范氏的藏书楼,起于嘉庆年,取自《易经》“天一生水”之意,满怀着建楼者忧患火灾的愁思。火灾是防住了,但是挡不住战争与有心的梁上客。
那一段时间,算得上是我整个高中时期最为浑噩的时期,但却是我思想,精神成长的最为迅猛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天一阁前,被那厚重而又伤痕累累的老者质问了心灵:“你来了?你是那一代的中国书生?”那一瞬白云千载间,文化被焚之痛,被禁之苦,被曲之愤。狠狠的敲击在我的心里,我看到了无边灾难,一座又一座的文化宝塔毁灭,各种各样思想的碰撞,压抑,无边的压抑。终于,风停雨歇,天一阁依旧是天一阁,没有我,没有余秋雨。但有了风,有了雨,有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就似我所说,它并不甘甜,我相信余秋雨老师在写下这本散文的时候也与其一同承受着苦难,读书的人体会到的苦难,都是作者承受过的苦难,这些都无法去言语。可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沉浸于苦难的历史而不去继续走哪前人走过无数次的路。苦旅,越苦越能苦尽甘来,这甘,是若饴的!
我清晰的记着,在我放弃《文化苦旅》后因为情绪难以抑制便零零散散的写过许多篇杂记,但那时写下的文字总是朦朦胧胧的,有种身处群山云雾中的迷离感,总是看似言语辞藻华丽,却并不能真正的承载我所呕所沥,这次借着文章我尝试着再次踏入旅途,或许我这次可以跟随着余先生踏遍祖国河山,走出我自己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