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趋激烈,RISC-V(第五代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凭借开源等优势有望改写芯片市场竞争格局。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复杂化,RISC-V为中国在处理器设计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一条加速路径。近年,在政策支持、产业投资以及RISC-V架构自身优势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RISC-V开发和应用的主要中心,国内RISC-V芯片正加速突围崛起。
RISC-V快速崛起,生态链蓬勃发展
RISC-V诞生于2010年左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学术研究,其初衷是创建一种现代、简洁、可扩展且不受现有架构(如ARM、x86)遗留问题和知识产权束缚的全新指令集架构(ISA)。

开源是RISC-V核心理念,旨在促进协作和广泛采用。通过提供一个高质量、开放标准的ISA,且免除版税和许可费用,RISC-V从根本上改变了芯片设计的经济学,挑战了ARM和英特尔、AMD等公司数十年来建立的专有模式。
RISC-V极大地降低了芯片设计的门槛,这使得初创公司、中小型企业和研究机构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创新。
凭借开源、免费、高度可扩展等优势,RISC-V在AIoT、边缘计算、汽车电子等领域快速渗透,市场空间不断打开。
业界指出,目前,RISC-V已经成为继x86、ARM架构之后的第三大CPU架构。与此同时,RISC-V生态正蓬勃发展,全球RISC-V基金会成员已超4000家,覆盖50多个国家,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从IP、设计到应用的完整生态布局。
中国是RISC-V产业重要参与者,目前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既有阿里平头哥、华为、腾讯等科技大厂,它们是RISC-V International的高级会员,并在核心开发和生态建设上投入巨资;也有芯来科技等专业IP供应商;以及赛昉科技、睿思芯科等SoC与芯片设计商;其他重要成员还包括芯原股份、奕斯伟计算、飞腾信息、联想、长城等。
中国发力,国内RISC-V芯片新突破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RISC-V架构芯片,与此同时工信部推动开源芯片生态培育计划,地方政府也设立专项基金扶持RISC-V。政策赋能之下,国内RISC-V厂商不断崛起,近期RISC-V取得新一轮突破。
01
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芯片发布
近期,睿思芯科在深圳前海正式发布了其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灵羽。作为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芯片,灵羽在算力、能效和接口配置等方面均达到国际主流水平,满足高性能计算、全闪存储与Deepseek等开源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睿思芯科
睿思芯科表示,灵羽处理器基于公司全自研的CPU核心IP与片上网络IP,实现了先进乱序执行、高速数据通路与Mesh互联结构,同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设计-工艺协同优化,在产品工程、EDA工具链、物理设计与晶圆制造流程中实现创新,显著提升运算中的能效比以及优化总体拥有成本(TCO)。
灵羽计算性能已比肩Intel、AMD等国际主流型号的服务器芯片,推动RISC-V迈入高性能时代。在内存和I/O接口支持方面,灵羽处理器支持DDR5高速内存,支持PCIe 5.0标准及CXL 2.0协议,并支持高达8路互联。同时,灵羽处理器具备企业级RAS特性,满足RISC-V服务器标准,内置专用管理核心并支持动态调节,保障高负载运行的稳定性,满足企业级数据中心需求。
目前灵羽处理器生态体系已集结超50家合作伙伴,涵盖关键器件厂商、整机OEM、系统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
业界有观点认为,灵羽处理器的发布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而且也带来了更为深远的意义。RISC-V的早期应用集中在MCU和嵌入式领域,灵羽明确以服务器为目标,并直接与Intel/AMD进行性能对标 。这印证了RISC-V支持者所设想的架构可伸缩性,并支撑了RISC-V正向更高要求的市场领域扩展的趋势。
02
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问世
今年4月,复旦大学官微消息,二维半导体芯片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二硫化钼MoS2)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2日晚间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
该芯片通过自主创新的特色集成工艺,以及开源简化指令集计算架构(RISC-V),集成5900个晶体管,在国际上实现二维逻辑芯片最大规模验证纪录。
RISC-V作为一种开源简化指令集计算架构,已逐渐成为当前芯片研发领域的主流选择。本次研发的芯片正是采用RISC-V架构作为设计基础。
微电子学院研究员韩军在本次工作中负责RISC-V架构设计。他介绍,选择这一架构意味着对接全球技术标准且无需依赖封闭架构,未来可自主构建用户生态,不受制于国外厂商的架构和IP专利。
03
芯来科技携手矽力杰共推RISC-V车规芯片国产化进程
近期,芯来科技重点展示了其NA900系列高性能RISC-V处理器IP在矽力杰SA32D系列车规MCU中的成功应用。
芯来科技指出,SA32D系列MCU采用芯来科技6核NA900 RISC-V CPU IP,创造了多项行业突破:
性能表现上:搭载NA900 IP的SA32D MCU实现了300MHz下4.6KDMIPS的高效运算能力,在Dhrystone和Coremark跑分上大幅领先基于Cortex-R5和R52的同级别MCU。
功能安全方面:该方案已通过ISO 26262 ASIL-D认证,满足汽车电子最严苛的安全要求,是国内首款基于RISC-V的高性能ASIL-D车规MCU。
矽力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提供ASIL-D MCU + ASIL-D PMIC套片的半导体厂家。
芯来科技指出,RISC-V正在以开放、灵活的架构重新革命汽车行业。特别是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方面,RISC-V的可定制特性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汽车电子的演进需求。
结 语
十五年间,RISC-V从学术实验室逐渐走向芯片产业主战场,从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不断朝高性能领域迈进,未来RISC-V引发的芯片革命仍将持续,业界持续看好其在AI、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
RISC-V的可扩展性使其能够通过自定义指令集或专用加速器来优化AI/ML任务,它被认为尤其适合AI推理(Inference)负载 ,多家厂商正积极开发面向AI的RISC-V解决方案;由于汽车行业对低功耗、高性能、定制化和功能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RISC-V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加速 ,应用场景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信息娱乐系统、动力总成控制单元、车载MCU等。
与此同时,随着RISC-V不断重塑芯片产业版图,一个开放、多元的计算新时代开启,中国厂商将不断实现RISC-V领域“芯”突围,与全球厂商共同书写芯片规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