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配鸭脖,是“真香”还是炒作?
近日,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晒出绝味鸭脖门头照片,照片里门头下方的红色横幅写着“11.9元购3杯原叶奶茶券”大字。
11.9元3杯奶茶,平均单杯不足4元,这价格甚至低于以平价出名的大众茶饮品牌蜜雪冰城。
鸭脖、奶茶看似毫无关系的产品搭配出售,不禁让外界思考,“卤味一哥”是否是陷入了增长焦虑,开始想玩更多“花活”创收?但在极度“内卷”的茶饮赛道,其想要冲出重围也并非易事。
跨界卖奶茶
早在7月下旬,社交媒体上便有网友晒图称,绝味奶茶上线,1000杯赠饮免费领。彼时有网友评论,不用消费随便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酵,活动已经演变成11.9元3杯奶茶,在店内任意消费也可加3.9元换购1杯。该价格其实非常“能打”,平价的蜜雪冰城奶茶类产品团购价也基本在5元以上。
据媒体报道,有门店工作人员称,该奶茶由浓缩牛奶和鲜煮茶调制而成,已在湖南长沙四五家店上线。
记者查询绝味鸭脖官方点单小程序发现,绝味长沙文艺路口店已上架绝味奶茶,有红豆布丁奶茶、椰椰爆珠奶绿两款产品,均售价7元、月售132单,点单量是店内其他卤味的数倍,如招牌鸭脖月售仅52单。
社交媒体上,分享绝味奶茶的网友多分为两种,一种是趁免费或便宜“薅羊毛”,另一种是猎奇尝鲜,暂未出现忠实客户。
市场对于绝味食品卖奶茶一事不算看好,主要是茶饮赛道的“内卷”程度甚至要超过卤味赛道,作为新人的绝味竞争力较弱。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绝味近几年发展平缓,主要是股价已经腰斩,在其他投资领域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看到奶茶市场火爆后,也想切入这一行,但“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奶茶行业竞争强度非常高,马太效应明显,有着中低端品牌形象的绝味去做奶茶并无优势”。
绝味方面也回应媒体称,卖奶茶只是绝味食品“子公司在区域市场创新的一个小动作”,目前仅在长沙试点。
单店收入同比降11%
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结束了连续三年上涨的趋势。
半年报中,绝味食品直言上半年行业变化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下滑9.73%,而此前三年的同期营收增速分别为30.27%、6.11%、10.91%。
9.73%的营收降幅也是绝味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差成绩。
细分看,公司约八成收入来自于鲜货类产品,上半年该产品收入26.12亿元,较上期的29.67亿元下降约11.95%。绝味食品指出,公司营收变动主要由于报告期内销量下降。
这与当前市场消费理性趋势有关。早前市场上便有“卤味刺客”的说法,泛指以绝味鸭脖为主的卤制品连锁企业,其产品标价不高,但多以250g为单位,结账时常因最终价格与预期差异过大,被消费者吐槽“价格刺客”。
孙婉秋摄
卤制品价格不低,且不属于刚需消费,消费环境变化也会对产品销售产生影响。上半年,四家卤制品上市公司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产品不好卖,绝味鸭脖店也越来越不赚钱了。
记者计算发现,上半年绝味平均单店收入[按照当期鲜货收入/(期初门店数量+期末门店数量)*2计算]约为16.9万元,较去年中期的18.99万元下滑约11%,相比2022年中期的19.61万元下滑约13.83%,单店收入连续下滑。
半年报中,绝味食品提出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
“消失”的市场
绝味食品主要依赖加盟模式扩张,公司拥有的3500余家加盟商掌管着上万家绝味门店,如今平均单店收入下降,门店规模也在收缩。
2023年,绝味食品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逐渐转向精耕细作,年末在中国内地门店总数为15950家,净增长874家,较上年的净增1362家扩张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扩店步伐已由放缓转向收缩。截至6月末,绝味食品中国内地门店数量已降至14969家,净关店981家,基本回落至两年前水平,2022年中期为14921家。
同时,绝味在其他市场也有收缩情况。
记者关注到,2023年年报中称,“绝味”门店覆盖了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但到今年中期,该表述变为“绝味”门店覆盖了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显然,澳门特别行政区已经不在“绝味”门店覆盖范围内。
此前绝味食品凭借跑马圈地规模扩张,取得多项业绩指标增长。如今规模收缩,增长不再,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了绝味食品急需解决的问题。
左宇摄
更大的危机还在酝酿。
8月中旬,绝味食品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
彼时,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称,被立案一般是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确凿证据,否则不会到被立案的程度,且往往企业财务造假的科目和金额具备一定的重要性才会被立案,这类影响非常恶劣,如果事实确凿,未来是有可能挂ST乃至退市,管理层甚至要负刑事责任。
如今立案已有数月,事件还未有进一步披露,记者就此事进展与后续影响向绝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