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进入大乱斗阶段,这次中国会出手吗?

怪口历史的K先生 2024-12-14 20:39:57

我国外交关系24个级别,和叙利亚才到第12级。

另外叙利亚是伊朗的势力范围,然后是俄罗斯的,之后才是和我国的关系。其实就算是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关系,叙利亚也看得比中国重多了。巧了,中国也这样看。中国在叙利亚的投资可以忽略不计,没多少经济往来。我国对叙利亚政治方面的支持(支持叙利亚政府反恐反美反以,和俄罗斯一起否决安理会制裁叙利亚的议案等),已经仁至义尽了。中国和叙利亚都不可能为了对方,弄僵和伊朗、俄罗斯的关系。所以,只有伊朗、俄罗斯败了,以后中国才可能在叙利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也不同意网上说老中一定要保叙利亚阿萨德,其实老中在当前的叙利亚其实没啥话语权,也没啥直接利益。至于大的反西方霸权,不急在一时一地,总体发展趋势在中方一边,没必要为伊朗、俄罗斯、叙利亚火中取栗。

中国外交采取的策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我们的外交一直都不断强调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内政,不主动介入域外冲突,

东亚问题

在中国看来,东亚事务本应由东亚国家自行决定。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驻军被视为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持续的潜在威胁。但是我们不断的用发展或者说用实力抵消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例如,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强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是因为中国认为,参与欧洲的军事和地缘政治问题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还可能会使自身陷入不必要的纷争。同时,中国也在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建立经济伙伴关系、参与东亚峰会等,来增强自身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而不是依靠外部干预。

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这是一场欧洲内部的冲突,但中国选择保持中立。这种中立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卷入纷争,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中国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经济关系,同时也在保持与乌克兰的贸易往来。这种双轨策略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平衡之道,也展示了其灵活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

中东问题

在中国的外交策略中,中东地区同样被视作自主处理的领域。无论伊朗、伊拉克还是沙特、阿联酋,中国对待这些国家的态度是一致的:只要不是以色列,谁是小霸主都无所谓。对于中国来说,只要这些国家不妨碍中国的贸易路线和海上交通,就不会成为重点目标。

以色列是一个例外,因为它被美国视为在中东的代理人。一旦中东地区完全落入以色列手中,尤其是控制了波斯湾和苏伊士运河这样的战略要地,我们的海上运输和能源进口等关键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即维护地区平衡和稳定,防止以色列独大的局面出现。这样的立场得到了许多中东国家的共鸣,因为他们也不希望中东变成一个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意操控的地区。

中立政策的价值

采取中立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世界各国保持稳定的贸易关系,特别是对于那些与中国利益关系不密切的域外国家,中国更愿意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也得到了许多小国的认可。

对于世界上的很多小国来说,中、美这种体量的国家不打压你、保持中立就是对小国最大的仁慈。中国一直保持这样的承诺,而美国相反是处处搞事。

接壤国家的策略

对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国通常会采取“怀柔”或“打服”的策略。怀柔意味着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来赢得小国的支持和合作,而打服则是指在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来维护中国核心利益。

新加坡的例子十分典型。稍微敲打了一下,现在说话明显就中立了许多,他也知道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想混的好,可不能随便下注!

还有越南也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越南与苏联的关系非常密切。教训了一下老实了20年!

最后再回到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对于叙利亚没有历史问题的羁绊,也没有接壤,中国不会去承诺什么护国,更何况人家有俄罗斯。

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外交采取的“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策略,是基于其对国际局势的理解和自身利益的考量。这一策略展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灵活性和务实性,既维护了自身的利益,也赢得了周边国家的支持。对于域外国家,中国没有护国承诺,而是保持经济和政治上的平衡,尽量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冲突和纷争。这样做不仅保证了中国自身的稳定和发展,也为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 阅读:24
怪口历史的K先生

怪口历史的K先生

一天一个视频一个历史故事,就讲些光怪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