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孩子“不牺牲睡眠”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成绩名列前茅?不是买书买资料,也不是催他,哄他,奖励他,因为这些都不持久。
下面我会分享一个真正的培养方法,是一个陪读10年,把孩子送上清华的经验总结,不涉及DNA、智商这些玄乎的东西,可操作非常强。
文章篇幅有些长,将近一万字,建议小学家长收藏这份武林秘籍。当然初中的拿去补救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说说成绩垫底的孩子,一定是学习动机没有了,有人说,孩子小学就这样,初中就好了。这绝对是侥幸的解答。
成绩变差之前,孩子一定是有“浮躁”的预兆的,看似大伙都一样,在上课听讲,回家写作业,意识却完全进入不了学习里面,知识只是浮漂地掌握着,一考试就考出了问题,即便你帮助孩子多检查作业、讲题、做练习,都不能解决孩子的根本问题,孩子没有自控力,就是该做的事拖拖拉拉,不该做的事沉迷上瘾,要是你骂他打他,只能换来孩子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在我女儿身上试过了,这就是真管用的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的5个办法。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和成年人学习某些技能的过程很相似,要拿到优秀的结果,必然要战胜天性中的懒惰,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就像我们年初定下的计划年末总实现不了一样,享乐和懒惰是人类大脑有生俱来的特质。
学习本就是反天性,反欲望的事,所以才难。但人的本性又有另外一个特质,就是渴望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这个特质同样强烈,没有人愿意当废物,只要让孩子见证过自己通过努力变的更优秀,孩子就会有动力征服享乐和懒惰,完成下一阶段更难的任务。
想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就要让孩子有自信掌控结果
01、相信相信的力量停止唠叨和批评,坚定的相信你的孩子未来一定是个优秀的孩子,停止你的焦虑,多和孩子谈心,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让孩子有安心的环境,才会有力量前行。想想看,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天天挑事家暴的伴侣,你也会无心上进,大量精力都会用在内部对抗上。
02、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
03、设定最小目标坚持每天设定“低目标”的事,让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完成的目标,目标太高,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就像我们接手一项新工作一样,我们努力定计划,认真执行,费尽心思,最终取得的结果不理想,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对工作失去兴趣,想要离职逃避。
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小目标低成本的微量行动可以哄骗大脑,会极大地提高孩子掌控结果的信心。
比如学英语最主要的就是记单词,一天记7个单词,一年就是2500个单词,小学和初中的单词基本就背完了,一天记7个单词,对孩子来讲是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别看数量少,长期坚持就会产生复利效应,取得很高的成就。
孩子完成当天的目标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告诉孩子你说到做到,这个品格是非常厉害的,只有20%的孩子有能力做到,你就是其中之一,你很优秀。
04、聚焦单个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想培养学习习惯,要先把一个习惯培养好,再去培养其它习惯,不要多个习惯一起抓,难以成功,孩子也会抓狂。
我女儿没有早读的习惯,暑假,我们约定,每天早晨吃过早饭后读1篇文章,要大声的读出来,读完后在阅读卡上记录下标题,并录视频发到朋友圈,她的朋友圈一共就6个好友,但她就是喜欢发朋友圈,并把这个不难的习惯坚持了2个月。
05、反复失败也没关系,调整好状态,再次回来的习惯更牢固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热情只会持续一段时间,一段时间过后,热情消退,就会进入消极期。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也一样,尤其是本身学习习惯较差的孩子,刚培养起来的习惯很容易瓦解,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一定要忍住不要先乱了阵脚,和孩子共同保持平和的心态,引导她从消极期走出来,再次开始新的奋进期。
我女儿就是一个学习习惯不好,缺少学习内驱力的孩子,刚放暑假时,我费了很多心思引导她把暑假作业分解到每一天,并在每天下午6点前把完成的作业发给我打卡。
第1个月,她每天都坚持完成当天计划的作业,书写认真,效果不错。在第二个月,我带她去西安玩了3天,回来后她就对作业产生了厌倦,整天想着还能再去哪里玩,写作业又开始拖拉,白天一天不写一个字,直到我们下班回家,她才拿起作业装装样子,但这个时候一天的剩余时间已经不多了,看一看还剩下那么多作业量,她开始焦虑烦躁,会无故冲我们发脾气来掩饰她对这一天虚度的难过和心虚。就像我们某一天心情不佳,无心工作,在单位摸鱼一天,下班时的那种心情,那种对浪费时间的悔恨和对可能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焦虑不安。
所以,养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拒绝催吼,唤醒学习自驱力才是逆袭王道。
学作业拖拉到半夜,越骂越皮,这种缺乏自驱力的孩子,往往父母推一步走一步,等你推不动了,他就躺平了。
小学成绩还过得去,到了初中很难有后劲,基本无缘重点高中和985、211了。
在我了解了她的心情后,我没有过问她作业完成的情况(这时候一定忍住),让她先吃晚饭。晚饭期间我们一家谈笑如常,她也慢慢放松下来,脸上有了笑容,还给我们讲了她今天看的柯南的剧情,晚饭后我问她能不能和我出去散步,顺别买她爱吃的冰激凌。
她迟疑了一下,告诉我还没有完成今天的作业,但又很想去。
我问她全部写完大概需要多久,她告诉我1个小时,但她实在不想写了,问我明天写行不行。
我坚定的告诉她不行,今天的作业计划是她昨天自己定下的,她是一个信守承诺,说到做到的孩子,要信守对自己计划的承诺(信守承诺是她自豪的品格,她一直很用心的在维护)。
我给了她2个选择:
1、我等她1个小时,1个小时后我们一起出去,晚一点也没关系。
2、我出去买了给她吃,但今天不能去散步了,我又很渴望和她一起散步。
她毫不犹豫就选择了第1项,我坐在她旁边看书,她奋笔疾驰,兑现对自己的承诺。
1个小时后我们如愿出去散步,也吃到了美味的冰激凌,走在路上,我告诉她,我明白她今天很不想写作业,但最后还是完成了,战胜了懒惰,信守了对自己的承诺,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品格,但我希望她明天能早一点完成,这样晚上我们还可以一起去看一场电影。
她爽快的保证明天她一定早点完成,一路她欢快的闹着,眼睛里亮亮的。第二天中午,我就收到了她用微信发来的作业,还有一串笑脸,书写认真,比平时早了整整半天。
无论学任何知识,孩子学习知识时的心情和状态永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她可以培训孩子的上进心和内驱力。
中等生一定要扬长避短,寻找孩子独一无二的天赋,每个人天赋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有过人之处的,可能很不起眼,利用到极致,就是最大的优势。她的孩子算是天赋比较差的孩子,小时候发现她只是有一个天赋,那就是做什么事都特别快,不是学的、领悟的快,也不是跑的快,就只是吃饭快、穿衣快,这种看似无用的技能,但是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孩子把这种技能发挥到了极致。就像周星驰说的,没有一张卫生纸是无用的,就拿语文来说,他记忆比较差,课文记不住,但一件事情重复29遍就会变成习惯,因为我们读的快啊。别人背一遍,我们读29遍就行了。后来孩子的速记能力变得非常之强。高中的时候拿过全校速记比赛第一名。在比如数学,这个学科是非常考验智力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穷举法。
娃每次都是飞快地把简单的题目做好,剩下一大半的时间,慢慢尝试较难的题目,总会有蒙到的。
还有英语,因为语感不好,开始成绩特别差,上课老师被点名挨骂,孩子就特别不开心,于是她就教他用自己速记的本领,利用上课的时间,把整本英语书都背下来了,反正你也只会这个嘛,后来娃是他们学校唯一拿全市一等奖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教育本就应该因材施教,相对于老师,家长更容易去发现孩子的长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而不是一味地硬要在别人擅长的领域去硬刚,不知道孩子天赋的可以用人民日报总结的孩子潜力自查表,来看看孩子有什么样的潜力。
小学阶段最应该投资阅读,至于无效作业,能丢就丢。学校是个大锅饭,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为了照顾大部分的人,很多课后作业对孩子来说并不合适,这就导致效率低下,她曾对孩子说,无效的作业能丢就丢,重复的可以不看,看一下就会跳过去,只有去思考你不会和不熟悉的东西,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提高知识量和思维能力上,比如阅读是一直坚持要做的事情,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孩子有多大优势,小学阶段看不出来,但到了初高中,这个差距就拉开了,特别明显,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就是悟性好,同样的知识,同样的问题,他们明显思考的深,理解的快,掌握的透。
这种软实力是从小培养的,是在高质量阅读中获得的。
1. 如何选书关于选书,我认为最大的误区在于盲目的挑选,我倾向于构建孩子自己的读书清单,即将自己想读的书加入到一个清单中,另外,偶尔会进行主题阅读,比如这个月想看学习关于“互联网”的知识,就会选几本互联网相关的书,然后在这一个月里,针对这个主题进行阅读。
选书的工具,首选豆瓣,豆瓣有一个读书频道,几乎所有书,豆瓣里都有记录,我们可以在这里来根据书名、作者或书籍的主题来挑选书籍。
另外,豆瓣还能看到大众对一本书的评分,这本书内容质量好不好,一目了然。
2. 如何买书这里分两种情况:纸质书和电子书。纸质书有着更好的阅读感受,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阅读习惯,但相比纸书,我认为电子书也有很多优点:
走哪可以带着,一个电子书也就两三百克,随便一本书都不止这个重量。
做笔记方便,电子书上的笔记,能直接导出到印象笔记进行保存,随时可以看。
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首先我们说说买纸质书。我一般会在亚马逊买,因为亚马逊的大部分书价格比其他电商网站更便宜。另外提醒一下,亚马逊经常会有优惠活动,比如我曾买过满300减150的书,真的很便宜。
接下来是电子书,这里推荐大家购买一个Kindle设备,轻便好用,入门版558。使用Kindle买书,推荐大家购买正版,阅读体验会好一些。
但现在Kindle的电子书越来越贵,偶尔也会用盗版。对于有Kindle的朋友,我推荐一个公众号“Kindle电子书库”,可以直接在公众号里搜索电子书,并直接推送到你的Kindle设备。
也可以使用微信读书,办个年卡,所有的书就都可以看了。另外在推荐两款免费的读书APP,一个是藏书馆,可以借阅的一款APP,还有一个是国家办的博看书苑,可以免费看全国各地的网上图书馆。
3. 如何读书在读书环节,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如何更有效的阅读
如何阅读更多的书
核心在于“事先规划、分散阅读场景”。
事先规划事先规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规划,二是纵向规划。
横向规划首先是横向规划,即制定全年的读书计划。
我提倡大家制定针对整年的阅读计划,制定年阅读计划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孩子自己今年的个人成长规划,列出希望阅读的书籍,并制定一个数量目标,比如我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是阅读24本书。
在豆瓣读书中找到每一本书,并建立一个“2024阅读计划”的豆列,将这些书都添加到豆列中。此时添加的书籍有可能达不到你规定的量,别急,留一部分供以后添加。
为每一本书建立分类,每个人的分类方式都不一样,而我使用的分类方式是比较笼统的,比如:技能提升、个人管理、文学著作、历史学习等。
纵向规划其次,是纵向规划,即针对即将阅读的每一本书,做阅读进度规划。
之所以在每阅读一本书之前都需要做规划,是因为我们遇到过太多次一本书需要阅读数月,或者不了了之的情况。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先别急着阅读正文,花一两分钟的时间,过一遍目录,了解这本书的框架,主要讲述的逻辑是怎样的、一共几章、每一章大概多少内容,如果要在一周内读完此书,需要如何按天分配进度?
做好这一步,再开始孩子的阅读之旅吧!
分散阅读场景要实现高效阅读,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阅读场景进行分类。
例如,一般的阅读场景分为三类:
每天1-2小时的固定时间阅读
乘车、等餐等碎片时间阅读
坐车或长时间步行的时候被动接收
对于阅读场景,需要阅读的书籍这样划分:
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用来阅读技能、历史学习等需要做笔记的专业书籍
碎片时间用来阅读专业性不那么强,甚至是休闲读物的书籍
乘车或长时间步行的时候,使用喜玛拉雅App阅读有意思的书籍,被动接收
通过这样分散阅读场景的方式,现在我家孩子的阅读效率基本是这样:
平均每2周读完一本专业书籍;平均每1周读完一本休闲读物;平均每1.5周听完一本有声书。
另外,阅读时,我会配合番茄工作法,将阅读时间切割成“25+5分钟”的时间片段,配合计时器,每阅读25分钟,休息五钟。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你可以统计出阅读每一本书所花的时间,甚至一个时间段内,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所花的时间。
另外就是保护孩子的视力。
4. 如何记录所谓记录,即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将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勾画下来,并在需要时,写一句简单的评价或想法。
记录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我家孩子的记录场景,可以分为阅读纸书和阅读电子书时。
阅读纸书
在阅读纸书时,会做两件事情:
将重点勾画出来,有些地方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评语。将有勾画或笔记的地方从书的上方进行折页。说到这个方法,很多人会问:这样会不会损坏书?是的,肯定会,但我认为,从书中学习及方便自己以后查找关键信息才是阅读的价值,损坏的书,消耗的只是书原有的价格,价值和价格,你如何选择?另外,这样折的页数如果很多,会导致书最终的厚度超过原书的两倍之多,这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
当然你也可以网上买些书签之类的东西,来保护书籍。
阅读电子书阅读电子书的时候就简单多了,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勾画出来即可。我家孩子一般不会在阅读电子书时写评语——因为她觉得打字的体验不太好。但是能够直接看到所有画线的地方,也算是方便。
在阅读专业书籍时,一般会在本子上画思维导图,为什么是本子,而不是电脑?因为一边阅读,一边用电脑,很容易分心。
在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帮她把思维导图用电脑再整理出来。
所有的阅读笔记,都会记录在笔记中,这样随时都可以阅读。
我也给她打印了一张读书记录表,记录了阅读每一本书的起止时间,以及阅读所花的番茄时间等信息。
每次她读完一本书,她都会将这本书在豆瓣进行标记,并填入这张表格,成就感爆棚!
5. 如何总结对于优秀的书,可不仅仅是保存一份笔记这样简单!还有重要的一环,即总结。曾在《杠杆阅读术》中看到一个理念,将二八法则运用到读书这件事上,就是:一本书中真正有用的内容只有20%,而我们能从一本书中真正吸收到的知识,最多也只有20%。
如何将所吸收到的知识比例增大,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对书的总结。对于总结,我们的方法是:
先看一遍所保存下来的笔记。
离开笔记,花1-2个番茄时间回顾书本中的内容,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将整本书的框架列出来,并列出每一章里重要的点,这里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
翻开书的目录,再进行回想,并和第二步里制作的框架进行对比,完善框架。
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我所学到的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如何运用。并将思考的结果用文字表现出来。
将思维导图框架和思考的文字,一并保存到这篇读书笔记中。
6. 如何分享花几个小时甚至今天的时间阅读一本书,再花几个番茄时间来整理笔记和总结,既然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就一定要更大程度的发挥这些时间的价值,因此,建议孩子在每阅读一本书后,再花一个番茄的时间,将读书笔记与大家进行分享。
为什么要分享?
不知在哪看过一句话:愿意分享的人是最高尚的。我很认同,不仅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分享者,更是因为分享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并且,将内容分享出来,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交流过程中会有新的理念吸收。
很多人会想,这孩子辛辛苦苦做的笔记,就让其他人唾手可得,是否太不公平?
我不这样认为,这里不展开多说,但请相信,鼓励孩子将笔记分享出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到哪些平台?
在豆瓣读书的该书页面做点评,并留下你的笔记;
在简书留下你的读书笔记。
或者拍短视频,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口才。
掌握背诵诀窍,每天至少可以省出2h,并且收益无穷。
一、记忆的特性1. 情绪依赖性
记忆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后续回忆的效果。
如果记忆时很高兴,那么在高兴时,测试出来的成绩,比在难过时的成绩更好;当然,如果记忆时很难过,那么在难过时,测试出来的成绩,比在高兴时的成绩更好。所以,如果平时,父母打得你一边哭一边背书,在考试中,你不妨一边哭哭啼啼,一边做题,有可能分数会更高哦!
情境依赖性
记忆时的环境(如房间大小)会影响回忆效果。
在相同环境下测试成绩更好,环境改变可能导致成绩下降。
就是说在小房间里记忆,然后一些人在大房间内测试,另一些人在小房间内测试,结果小房间内测试的人,成绩会更好。所以,如果考试时换了教室,没考好是正常的。不怪你,不怪老师,怪教室!
学习方式
集中学习:连续反复学习多次,直到熟记。
分散学习:将学习材料分散在几个时间段学习。
要让记忆摆脱对情绪和情境的依赖,最好就是变集中学习为分散学习,让记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跨越各种情绪和各种情境!二、精确性背诵精确性背诵学习中,有些背诵,需要完全的精确,比如,背诗词,背古文,背课文,背英语,等等。其中,诗词背诵比较简单,很多人都可以不用任何技巧,胡乱朗读几遍,就能背下来。然后,我们就会以为,任何东西,都能这样背下来。
但是,有些文字很难,有些文章很长,花了很长时间,也无法熟练背下来,好不容易背下来了,过程也极为痛苦。所以,我们常常又轻率地得出两个结论:背诵很痛苦;自己的记忆力不够用。
其实,这只是我们对背诵的打开方式不对而已!背诵时,对于那些不押韵的、不顺口的、又比较长的文章,尽量避免去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在当天就把它背下来。
可以先朗读几遍,把整篇文章能够读得通顺、读得流利以后,再去背,就要轻松很多。
朗读时,你甚至可以读“望天书”,不去管文章的意义,“有口无心”地朗读。特别是比较困难的古文。古代很多私塾,就是这样训练学生的:在不讲解意义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像古文这么难的文字,一开始就去理解意义,虽然有人能做到,但学习难度比较高。
等到读熟以后,再听老师讲解,理解意义就会毫不费力。读得顺口了,意义理解了,这时,文章的大多数内容,其实已经悄悄地,自动地,被记住了。
最后的背诵努力,只是去攻克个别的困难词句,或者文章中一些不太自然的意义转折和上下文的连接方式。最好安排每天只朗读一遍,而不是在一天之内,或一节课内,连续不断地朗读同样的文章。
因为在两次朗读之间的时间中,生活的某些场景,有可能在脑海中唤起文章的某些内容,从而自动地,悄悄地,对文章进行一次甚至多次复习。
连续朗读就不会有这样的福利,每一次内容进入思维,都是大脑主动努力的结果。连续朗读多次,肯定比一次效果更好,但效果并不是成倍数地增加。朗读两次,也许只有朗读一次的效果的1.8倍。至于朗读6次和朗读7次,估计多朗读的那一次,几乎没增加什么效果。
但是有时候,老师今天教,就让学生今天背,该怎么办呢?如果可以预见,你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反正语文和英语的每篇课文,老师都会仔细讲,然后会选择段落让大家背的。你为什么不提前就把课文多朗读几次呢?提前几周开始朗读,等到老师一讲,懂了!老师喊背,自然也就so easy!如果不可预见,是老师临时安排,那就没办法了,拼一下即时背诵的实力吧!即时背诵时,先朗读两三遍,然后背诵。内容太长时,先分段背诵,再整体背诵。背诵中,针对易错、拗口、生僻的难点内容,尝试在音调、停顿、意义等方面进行特殊加工,使其更具区辩性,更易背诵。
背诵策略意义性背诵在学习中的,有些背诵,不需要完全的精确,比如说,学习历史,地理,或政治时,我们记住的东西,意义上和书中相同,就可以了,文字上有些小差异,并没有关系。
这种只需要意义性背诵的知识,一般来说,内容都特别多(如果内容比较少,就可以轻易地精确背诵了)。
最开始我家孩子背这种知识时,喜欢背完第一章,再背第二章,一章一章地背。不过常常背到第二章,又发现有些第一章的知识忘了。然后又倒回来复习第一章。反反复复,结果到最后考试时,还是前几章打转。
正确的背诵方式,应该是首先把整本书从头到尾阅读两三遍,熟悉所有知识,然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标记,最后再进行背诵。
最先的两三遍阅读,目的是熟悉知识。阅读要快,像读休闲小说一样,尽可能一次把整本书读完。读的过程中,出现不懂和遗忘的,也不要停下来细嚼慢咽,或回头翻看。
接下来的总结和标记,可以另拿本子作笔记,也可以直接在目录上写内容提示,或在章节前写总结提纲,或在正文中对关键词作标记。
我家孩子的学习经历中,标记关键词是必须要做的,其他的是选择性做,但条件允许时,尽量都做。在书中,一个知识点下,常常包含几个要点。一个要点就是一句话,在这句话里,可以找到一个关键词。大脑中只要想出了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恢复整句话。
通过阅读,熟悉了所有知识以后,凭着“常识”或“直觉”,就能蒙出两三个要点。剩下蒙不出的要点,才是真正需要付出努力来记忆的难点。
所以,在做标记时,一般都是找出关键词,标记好,然后编上号。
标记是为了方便下一次复习或背诵时,眼睛迅速定位到重点和关键词。因此,最好不要满篇都是标记。
据说,有一个实验证实:满篇都作上标记,记忆效果会更好。但我不知道在这个实验里,是背一两页书呢,还是背整本书;是在一两个小时内背完呢,还是在十天半个月背完。
如果只背一两页书,只背一两个小时,肯定是标记做得越多,记忆效果越好。因为作标记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对知识进行加工,进行记忆。
在真实的学习中,我们的经验是:做标记要简洁。当然,你也可以去尝试标记得更多,然后对比各种标记风格的效果。最后阶段才是真正的冲刺背诵。这时,大脑中已经形成整个知识的框架,有些要点已能背出。背不到的,也是比较熟悉,呼之欲出,只差临门一脚,反复诵读两三次,就能轻松背出了。
全部背诵以后,利用目录、提纲或关键词,大脑可以只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在思维中把书上知识全部遍历。每一次遍历,就是一次复习。孩子的所有课程,在考试前,都会复习十多遍,用这种方法,一门课程的总共费时,也不过十小时左右(当然这十小时会分布在很多天)。如果一章一章地背,困难的和容易的,都要付出同样的努力,很累,效率也很低,还不容易在记忆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
这些方法实操性比较强,普娃也能做的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