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这个短命王朝留下的四座建筑放在现在看来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它们不光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更是印证了一个道理就是人心所向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当时的隋文帝是个挺有想法的人,他把自己懂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全都用在了城市规划上面,这让大兴城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按照严格规划来建设的都城。
大兴城建设的时候来了好多能工巧匠,他们连日夜都不休息就为了赶工期,这些人里面有木匠石匠,还有会画图纸的设计师。
皇宫建在城市最中间的位置,四周都是各种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区,这样的布局让整个城市看起来特别有规矩。
渭水被引进了城里,在宫殿旁边挖了好多人工湖,这些水系让整个城市显得特别有灵气。
城里的街道都是按照棋盘格子那样规划的,大街小巷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很整齐的路网。
城墙修得特别高大,用的都是当地最好的砖石,光是城墙就让人看了觉得特别有气势。
工匠们在建造的时候特别注意细节,连铺路的石头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就为了让路面走起来舒服。
后来的唐长安城还有北京的紫禁城其实都是借鉴了大兴城的设计理念,这说明大兴城的规划是真的很超前。
隋炀帝对这条大运河是真的上心,他觉得要是把南北都连起来,那整个国家就更好管理了。
运河开凿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难题,有些地方地势太高得削山,有些地方太低要填土,工程难度特别大。
工地上的工人实在是太多了,据说光是挖河道的就有几十万人,还不算运送物资和修堤坝的。
运河修好以后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南方的粮食可以直接运到北方,北方的铁器也能运到南方。
沿着运河的城市慢慢都发展起来了,运河边上开了不少集市,做生意的商人越来越多。
运河上的船只川流不息,有运粮食的有运茶叶的,还有专门运石料木材的大船。
水运比陆路运输省事多了,一条大船载的货物顶得上好几百辆马车,而且还不用担心山路难走。
虽说修运河的时候死了不少人,但它确实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南北方的差距因为运河变小了。
回洛仓的选址特别讲究,建在洛阳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而且离运河也近。
仓库的设计很有意思,里面分了好多小库房,每个库房都有通风的设计,这样粮食不容易发霉。
修建回洛仓用的砖都是特制的,据说烧制的温度比普通的砖要高,这样才能保证仓库结实耐用。
考古的时候发现仓库里还有碳化的粮食,这说明当时确实存了很多粮食在里面。
仓库的防潮措施做得特别好,地面都垫高了,墙壁也做了特殊处理,就是为了保护里面的粮食。
回洛仓不光是个粮仓,更像是个军事设施,因为谁控制了粮食谁就能控制全国。
工人们修建的时候特别辛苦,光是打地基就花了好几个月,每块砖都要反复检查才能用。
这么大的粮仓放在现在看也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设计理念到现在都有参考价值。
赵州桥的设计真是绝了,李春想出用三个拱门来分散水流的压力,这在当时算是独创。
桥面用的石板都特别大,而且是特意挑选的青石,这种石头特别结实耐用。
修桥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是现场想办法解决的,因为之前从来没人修过这么大的石拱桥。
桥墩的基础打得特别深,就是为了能经得住洪水的冲击,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对的。
整座桥修得既实用又好看,桥洞的弧度恰到好处,看着特别舒服。
李春在设计桥的时候特别注意细节,连石头的缝隙都计算得很精确,这样桥才能这么稳固。
赵州桥完工后立刻就成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过往的商人都把这里当成重要的路标。
这座桥能保存到现在,跟它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都有关系,可以说是古代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