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彭老总打仗第一,为何却没带出多少名将?

漫步史书 2024-10-14 09:54:39

1955年9月我军举行第一次授衔,有心之人心中计算了一遍,发现一野出的将军最少。

不算彭老总、贺老总的元帅,大将只有许光达一个,上将只有五个(不算陶峙岳),中将二十八个,少将一百九十一个。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许光达是正兵团级,他最一开始是在上将名单里,后来是出于大将名单中应该有一个红二军团的代表,因此才将许光达提到了大将之中。

不过,许光达为人谦虚,后来几次打报告要求降衔,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又主动提出降低行政待遇,所以在大将中,许光达是唯一一个享受行政五级待遇的。

于是乎,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彭老总没有带出多少将军。

那么这个结论究竟正不正确,需要抽丝剥茧的分析。

一野开国将军出的比较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队规模本身就小。

这一话题过去我们聊得多了,这里只做总得概括。

第一野战军的前身西北野战军主要来源是抗战时期留在陕北的八路军组建的,因为陕北土地贫瘠,因此养不了太多兵,哪怕是后来为了保卫党中央,从各大解放区抽调了部分兵力回延安,我军在延安的兵力也不可能太多。

至于后来一野后来形成几十万大军的规模,还要多亏了华北军区两大兵团的加入。

没有多少兵,自然也就不需要多少将。

那么这能说明彭老总带兵能力弱吗?当然不是。

彭老总在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执行的是牵制任务,换句话说是用几万人的部队牵制胡宗南几十万大军,使得国民党军这样一支庞大的战略集团不能抽调到其他战场。

光是完成这样一个任务,西北野战军就足以彪炳史册。

彭老总带兵的能力当然也不可能仅仅只是三四十万的水平。

根据一个粗略的统计,彭老总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最多指挥过130多万兵力的大军,这些部队中来自一野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来自三野、四野的部队,但彭老总指挥起来宛如臂指,丝毫看不出有任何滞涩的地方。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梁兴初因穿插不到位,被彭老总怒骂,后来梁兴初知耻近乎勇,第二次战役彻底洗雪耻辱,以至于美军后来在宣传单页上写着“打垮38、饿死42”。

要知道梁兴初是四野,与彭老总交集不算很深,但彭老总能拎起来就骂,梁兴初也很尊重彭老总,两人配合并没有滞涩,反而还很融洽。

有个很特殊的例子是42军。

42军的前身是四野第五纵队,是属于建军比较晚的,在解放战争后期,承担的也不是主力任务,建国之初被安排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差一点就全军转业了。

后来之所以让42军入朝,主要是因为该军就在东北驻扎,近水楼台先得月。

可在上级评价里,只是说42军“有朝气”,并委婉的说明42军过去“参加战斗不多,部队的战斗作风尚未培养与发挥起来”。

可在第一次战役中,42军就表现很亮眼,黄草岭阻击战打的还是美陆战一师。

彭老总后来几次表扬42军,而42军也很争气,后来愈打愈出彩,愈打愈出奇。

彭老总带兵带将的能力着实属于一流。

过去我们认识一野,总说彭老总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但他身上其实还有另外的职务。

1945年6月,彭老总当选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后来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彭老总还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也就是说,彭老总出任的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实际上只是兼职。

这一点与其他各大野战军完全不同。

比如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他们的野战军指挥员都是来自于本根据地(晋察冀野战军指挥员杨得志比较特殊,是来自于晋冀鲁豫),华东解放区更不同说了,都是原来新四军系统的,特别是罗帅后来带着部队北上以后,新四军军部还兼了山东军区。

唯一特殊一点的是东北,因为东北过去并不是我们的根据地,后来抗战胜利后,都要从零发展,所以中央那时一口气派去了20多个中央委员,这其中还包括两名政治局委员(陈云、彭真)。

彭老总这个兼职是向下兼的,加上战争年代我们都只重视军事方面,所以忽略了彭老总的其他职务。

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彭老总地位很高,反而衬得下面的各级将领位置太低。

按照真实情况去考虑,彭老总如果不出任西野司令员,那么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他大概率会留在中央工作,协助毛主席、朱老总指挥全国军事,最有可能出任西野司令员的,反而是当时任晋绥军区司令员的贺老总,因为西野麾下绝大多数部队都是原来120师的部队。

应该指出的是,彭老总出任西野司令员兼政委,是属于临危受命。

那时延安根本没有多少部队,西野总兵力也不到三万人,而胡宗南大军有多少人呢?25万人,在如此危局的情况下,彭老总毅然决然的承担起了保护中央的重任,不能不说是弥天大勇。

更关键的是,彭老总率领的西野还承担了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牵制胡宗南集团。

打到最后,彭老总自己率领一野大军解放了大西北,这等于说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当然这其中也不能忽略华北军区两个兵团的加入)。

那么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

彭老总的定位就很清晰了,在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他的位置是仅次于朱老总的。

也就是说,不光是一野出身的将领是彭老总带出来的,来自全国的几大野战军出身的各级将领,也都可以看做是彭老总的部下。

聊到这里,可能大家也就发现了,彭老总有个特质,就是他身上的“山头”属性特别弱,也可以说几乎是没有。

比较典型的比如贺老总,他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是南昌起义失败以后,他回到老家桑植一点一点的拉起来,后来西野系统基本上是来自于贺老总(这也说明为什么贺老总才是适合当西野司令员的那个人)。

从整个革命战争年代不难看出,贺老总的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没被打破过,土地革命时期贺老总麾下的将领,到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基本上还在一处,没有太大的变化。

那么,你能说出彭老总身上有哪支部队的属性吗?

似乎是没有。

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原因,在于彭老总过去高风亮节的一个行为。

1928年7月22日,彭老总率领平江起义的队伍红五军上了井冈山。

彭老总一上山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把红五军合并到红四军之中,要知道红五军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完全可以自称一派,但彭老总不要那一派,坚决要统一指挥。毛主席、朱老总也拗不过他,只好同意。

于是,红五军正式合并到了红四军,成了红四军第五纵队(除了原红五军第二纵队继续留在湘赣地区打游击)。

尽管红五军后来又恢复,但这时候的红五军已经不完全是平江起义的队伍了。

到后来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又糅合了一部分百色起义走来的红七军。

这时候的红三军团,你也很难说清楚他是来自于哪里了。

关键的是,彭老总不止一次的这么干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以后,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

因张国焘的关系,中央红军一度改称陕甘支队,因为朱老总不在,所以彭老总出任任司令员,毛主席任政治委员。在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后,中央同时决定恢复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的番号。

意外的是,彭老总反对恢复红三军团的番号,要求合并进入红一军团,所以原红三军团后来缩编为红四师。

同样是革命队伍,没有你的我的,都是革命的。

尽管那时红三军团经过长征以后伤亡很大,但只要能恢复番号,给彭老总时间,恢复不是难题,但他坚持要求把自己的部队与红一军团合并,这份高风亮节的精神,也让人动容。

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彭老总身上的“山头”属性弱。

可这是坏事吗?

也不一定。

彭老总有个特别突出的能力,就是不管哪个山头的将领,他基本上都是拿过来就能够指挥,虽然会有龃龉,但完全不影响大局。

对比同一时期,粟裕负责华野军事指挥时,下面出身不同“山头”的将领不服从指挥,彭老总似乎要更高明一些。

彭老总带出来的将领后来基本上散落在各大野战军,比如黄克诚、张爱萍、张震、杨勇、彭绍辉、钟伟等等,他们不是在一起的,而是散落在各大野战军之中。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1950年11月初,彭老总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因38军穿插不到位而狠批梁兴初,事后有人叨咕,说彭老总对自己的老部队也这么不留情面。

彭老总一听非常意外,专门去问邓华:

“38军是我的什么老部队?”

邓华给彭老总解释:

“38军的前身是八路军686团,就来自咱们红3军团。”

一句话让彭老总也沉默了,他也叨咕了一句:

“我们三军团,打仗从来就不是这种作风。”

这里补充一下,38军来自于平江起义部队也比较零落,具体的来看,38军下辖的112师334团有“平江起义团”的称呼,这个团的前身是来自于八路军115师686团一营,再往前推就是红一军团红四师10团,再往前推就是红三军团了。

14 阅读:5539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