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招生改革引争议,文科与理科究竟该何去何从?

昌宇聊课程 2025-03-22 03:15:31
近日,复旦大学新一年招生计划的 “大手术” 式改革成为热议焦点,文科招生比例直降至 20%,近乎砍半,多出名额分配给理工科。此举措在媒体和师生间激起千层浪,各路声音纷至沓来,反对声居多,而作为工科生的笔者,对此也有诸多思考。 从土木行业的现状来看,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几乎一致劝人 “提桶跑路”。无论是还在行业内挣扎的,还是已经成功转行的,都支持减少土木专业招生。原因很简单,毕业生数量过多导致竞争压力巨大,只有减少招生,才能让现有从业者的待遇得到改善。这反映出一个现实:在就业市场 “僧多肉少” 的情况下,专业人才供需关系对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文科专业的情况同样如此。文科并非无用,国家设立的每一个专业都有其价值,但能否凭借专业发财,取决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数量的平衡。过去软件和土木专业在特定时期的火爆,就是因为人才供不应求。如今文科毕业生就业难、赚钱不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专业人数过多。就像那些并非文科出身却在文科领域名利双收的创作者,如《哪吒 2》导演饺子、《流浪地球 2》导演郭帆等,他们证明了文科有赚钱的潜力,只是当前文科专业的过度饱和,让大多数文科生难以从中受益。 此外,当下中国面临着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的现状,今年更是达到 1222 万人,再加上大量海外留学生归国,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留学也不再是轻松获取好工作的途径。减少某一专业的招生,在整体就业竞争的大环境下,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专业的就业压力。 回到复旦的招生改革,媒体和校内文科学生的反对态度值得玩味。若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出发,既然文科学生和媒体认为减少文科招生不好,那么不妨逆向思考,减少理科招生,将名额给文科,这样看似能让文科和理科学生皆大欢喜。但这显然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高校的招生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校的发展战略、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长期需求以及学科之间的平衡等。 复旦大学此次文科招生缩减、理工科招生扩增的决策,是在复杂的教育和就业背景下做出的尝试。这一改革虽然引发争议,但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专业设置与就业关系的契机。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找到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模和发展方向,以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双赢。
0 阅读:46
昌宇聊课程

昌宇聊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