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蒙古军在打下南宋重镇襄阳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长江中下游两岸。
就在蒙古军高歌猛进之时,在长江中下游,却有一座不起眼的城池,正矗立在长江的南岸,拒不投降。
这座城池,便是安庆府下游的池州(安徽池州)。

池州,本是一座小城,得益于濒临长江南岸,在战时得以成为大江之上,抵御蒙军的军事据点。
此时,池州的最高长官王起宗在获悉上游的安庆府(安徽安庆)降蒙之后,便留下满城的百姓,在无声无息中远遁江湖。
知州王起宗弃城而逃,只剩下都统张林和通判赵卯发二人暂时维持局面。
但是,在留下来的人中,有的可能是想真心守城,而有的人可能是为了以城献降,谋求富贵。

通判赵卯发的家中,妻子雍氏正在微弱的灯光下做着针线活,赵卯发则是满怀心事的坐在一旁,面色沉重。贤惠的妻子雍氏,在这昏暗的夜里,看着自己的丈夫愁云满面,也不由的心酸。
雍氏想说些什么,但又欲言又止。他知道丈夫是在担忧着即将到来的蒙军。但是作为一个弱女子的他,却不知道能帮自己的丈夫做些什么。
妻子欲言又止的表情被忧虑中的赵卯发捕捉到。黑夜中的赵卯发神色凝重的对妻子说道:“池州守不住了,你还是走吧。”
雍氏是一个感性的人,他知道丈夫说出这样的话来,一定是到了最后的时刻了。可是作为赵卯发的妻子,在他嫁给赵卯发的那一天,便把他的所有,都托付给了眼前的这个人。离开丈夫的念头,从来就没有在他的脑海里出现过。
于是,雍氏平静的向赵卯发问道:“那你呢?”
赵卯发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妻子,在痛苦的抉择中言道:“朝廷让我守此城,我当为朝廷尽忠到最后一刻。”
听赵卯发说完,雍氏已经泪流满面。
随后雍氏又问道:“夫君打算与城共存亡吗,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赵卯发言语中充满无奈的说道:“日前有人向我密报,都统张林已经在多日前遣人去往江州蒙军处请降,今日在城楼之上,他又数次暗示我池州不可守,与我相约共以池州降蒙,被我所断然拒绝。他手里掌握着池州的兵马,这池州已经是守不住了。”
雍氏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但是他贤惠,善良,更有着对丈夫的忠贞。所以,他尊重丈夫为国守城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听自己丈夫的,离自己的丈夫而去。
只见此时的雍氏,深情的望着自己的丈夫言道:“君为命官,我为命妇,君为忠臣,我难道不能为忠臣之妇乎?”
两日之后,蒙军在池州都统张林的引领下,打下了池州城。当蒙军来到通判赵卯发家中时,发现赵卯发夫妇,已经双双自缢于自家的厅堂之内。
在蒙军一日千里,大江上下相继望风而降的凄凉境况里,赵卯发夫妇在这大江之畔,为江南百姓,也为后世之人留下了刚烈的一幕!

蒙古军的最高统帅伯颜闻知此事,亲自来到赵卯发家中。当他走进厅堂之时,眼前的场景给他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只见内堂的房梁之上,不仅悬挂着赵卯发夫妇的遗体,而遗体之侧,还高悬着赵卯发的手书。
“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妇同死,节义成双。”
短短十六个字,不仅写尽了一对夫妇的忠义,更是升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
生为妇人,我注定软弱,但在这危难之时,我必须坚强。
你有你对朝廷的忠孝节义,我有我对丈夫的至死不渝。只愿来世,你我依然相识在那个飘雪的冬季。在夜深犬吠的时刻,你踏雪归来,我为你留一扇门,暖一壶酒,为你扫尽你肩头的落雪。在寒冷的冬夜,我依旧蜷缩在你的怀里。愿万世轮回之后,我身边的那个人都依然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