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投降,为什么方先觉的投降被忽略?因为他有资本和冠冕的理由

岭东照彻 2024-05-25 17:50:38

01

先说说小说演绎中著名的“投降”事件。

《水浒传》后半段,宋江提出接受朝廷招安的理由是“为弟兄们谋一个前程,不能让子孙后代都背着贼的骂名”。

这个理由很冠冕,也让没有多少文化和政治经验的其他兄弟没法反驳,武松、鲁智深等人虽说强烈不满,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在封建时代,老百姓受“君父”思想的长期毒害,特别在乎名声。

平时做贼没感觉,一旦上升到理论高度、给你扣帽子,大家多少都有些心慌,尤其是想到子孙后代。

中国人的逻辑是,哪怕不能博个“封妻荫子”,至少也不能让祖上蒙羞、千秋万代背负骂名吧?

宋江是懂舆论的,抓住了舆论制高点。

但宋江忽略了一点,如果没有人肯反叛,肯做贼,那汉朝以后的王朝兴替是怎么来的?

谁一开始还不是贼?成功了就不是贼了,就是王。

所以,我们读水浒会发现,宋江之所以不停地扩充队伍、兼并祝家庄这样的寨子,带领梁山好汉不停地在对官军作战中打胜仗,就是为了日后招安创造有利条件。

只有仗打的足够 好,谈判才有砝码,投降才更有说服力,才能争取来更好的官职和更大的权力。

但无论宋江为弟兄们找来多么好听入耳的理由,招安就是招安,投降就是投降,再粉饰也改变不了本质。

所以,鲁智深、武松、林冲、李俊这些认得清看得远的好汉,征讨方腊后没有跟随宋江到东京领赏、享受胜利果实。

02

再说说距离衡阳保卫战 50 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

我们知道,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输得很惨。

我们且不论北洋水师是怎么输的。

但北洋水师全体官兵被日本海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眼看着就要船沉身死时,没有一个人是向日军投降的。

一直输、出于被动挨打局面的北洋水师,没有降兵降将。

一直不输的第十军多次打得日军伤亡惨重,被逼换帅、首相下台,却在手下还有万余人时突然投降了。

这就很奇怪了。

03

据说方先觉的投降理由是为了部下,特别是为了手下的几千伤兵。

仗打到这个份上,士兵们会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吗?

会怕死吗?

我相信那些残存的勇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这条为国捐躯的不归路。

但是,方先觉按照自己的理解,自作主张地为他们做了选择。

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将军,打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日军要活捉他,他力战至死。

杨靖宇将军遗笔

他如果投降,日本人不会杀他,而且大概率会许以高官厚禄的。

因为日军也很佩服杨靖宇,也需要他这样的高级将领做榜样,给抵抗日军的中国人做个示范。

日军好奇被围剿几个月、没有多少食物来源的杨靖宇是怎么抵抗到最后的?

鬼子解剖杨靖宇将军的胃后发现,里面没有一丁点的粮食,都是棉絮、树皮和枯草。

04

时间过去了大约 80 年,我们也无从真正了解方先觉后来投降的动机,到底出于何种目的。

在作战上,长官的意志和命令下属将士们必须无条件服从。

但说到投降,主将真的无权替他们做决定。

“投降”两个字,轻轻松松就断送了万余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努力,给死去的英魂泼了脏水。

仗打得好,不是你投降要价的本钱。

活着的人,也无权利用烈士的遗体作为活命和向上攀爬的阶梯。

一句话,降了就是降了,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唯欠一死”,短短四个字,其实已经说出了方先觉投降后的心声。

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但他肯定知道投降是不对的,要不然不会说“唯欠一死”。

自古“马革裹尸”是军人的荣誉,真正的军人不会怕死,反而把为国捐躯当作最终荣耀。

可惜,那么多士兵死在了衡阳保卫战中,那么多人带着伤残度过下半生,他们的名声却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玷污。

泼污水的正是昔日带领他们一再击破日寇的军长方先觉。

衡阳保卫战那 47 天,方先觉带领第十军仗打得的确很好,也很英勇。但这不是你投降的理由。

最后,多说一句。

《援军明日到达》这个片名,总感觉有种为后来投降找借口的意思。为啥打到最后投降了?因为援军迟迟不来嘛……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 2024-05-28 09:20

    什么还有万余人?

  • 2024-05-28 09:27

    小编你有什么资格嘲讽一位在抗日战场上打出了中国军队最优交换比的将军?第十军进驻衡阳之时仅一万五,加上收拢的暂编54师一部合计近一万七,再加上没有疏散的民夫,总计不到两万一。他们对面是鬼子68、116、13、58一共四个鬼子师团。8月8日投降之时,衡阳城中连同无力作战的重伤员在内合计约3000,哪来的“万余”?11月鬼子和汪精卫宣布“以方先觉为军长组建先和军”倒是有“编制万余”,这时方及四位师长都已经回到重庆了[流鼻涕]

岭东照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