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爱读书是其最大的失误,如果项羽多读一些书,看一下司马迁写的史记,和题中的许多人一样,知道刘邦最后会夺得天下。
我想项羽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杀了刘邦,鸿门宴上见到刘邦酒都不喝,提刀就上。
然而即使项羽看过史记,杀了刘邦就一定能得到天下吗?杀了刘邦历史已经不是按照原本刘邦夺得天下的轨迹走了。
杀了刘邦,最后夺得天下的也不一定是项羽,可能最后是周邦、韩邦、郭邦夺得天下,项羽此时杀了刘邦,又有什么用?
我们知道项羽后来最大的对手是刘邦。
可是项羽看不到后来,他只知道当时他最大的对手是他的上司楚怀王。
项梁死后,楚怀王夺了项羽的兵权,扶持了刘邦、宋义等人压制项氏一族。
项羽的上位,是通过巨鹿之战前的兵变上位的,项羽虽为诸侯军盟主,实际跟着他的只有他巨鹿之战救的赵军。
他虽主持分封十八诸侯,像辽东王韩广、胶东王田巿这些没去咸阳的诸侯,封了谁鸟项羽,这场分封,主要还是楚国势力、赵国势力两大势力灭秦后的分地盘会。
十八诸侯楚军封了四个:汉王刘邦、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
十八诸侯赵军封了四个: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
刘邦去见项羽,更是一场灭秦后楚军两大巨头的政治会谈,如果项羽真是有杀刘邦的意思,握有十万军队的刘邦完全可以与项羽一战,怎么可能乖乖前去送死。
题中的许多人不止说项羽妇人之仁,还说其残暴不仁,这我都怀疑项羽不是有双瞳,而是有双重人格,两种相反的性格。
鸿门宴上,楚军两大巨头碰面结果,刘邦表示明确的站位,支持项羽上位。
再来说说封的另外三位楚军将领。
九江王英布,因为他在巨鹿之战冲锋陷阵,给许多人一种错觉,英布是项羽的死忠。
其实并不是,英布早先是投奔项羽叔父项梁的人马之一,项梁为武信君时,英布是为当阳君,英布也是楚军巨头之一。
项梁死后,英布并不归属项羽,在项羽杀了宋义,夺得兵权后,楚怀王立项羽为上将军,才让英布等北上楚军诸将归属项羽。
英布的岳父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可见英布在楚军中有多么强的势力,衡山王吴芮手下还有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驺摇,南方除赵佗的岭南地区外,其他百越势力都是吴芮的。
临江王共敖,是楚怀王的柱国,也就是楚怀王直属势力最高军事统帅。
项羽给这三人封王,不是说他们属于项羽阵营,只是站队,拉拢他们,项羽给他们利益,他们和刘邦一样,支持项羽上位。
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在项羽给的利益下,帮助项羽杀楚义帝熊心。
这个情况,和后来刘邦给韩信、英布、彭越三人封王,他们帮助刘邦杀项羽是一样的。
楚汉战争开始时,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三人不帮项羽也是如此,他们不是项羽手下,项羽没有什么利益可以给了,他们也不会帮项羽。
项羽虽然此时最主要的对手是楚怀王,但是刘邦有十万军队,还是对项羽产生了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项羽只给刘邦汉中、巴蜀,还把三位秦军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封在关中,挡住刘邦东出的道路。
刘邦是灭秦中仅次于项羽的功臣,还是先入咸阳的,给项羽站队,觉得得到的地盘太小,这也是刘邦后来和项羽反目的原因。
项羽分封诸侯的战略其实很完美,将各诸侯国的地盘分成几块,让他们互相残杀,消耗他们的实力,再逐一击破。
唯一的变数就是刘邦,他的速度比项羽快,项羽还没有反应过来,刘邦就打下关中,使得项羽两面作战,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刘邦夺得天下,从这点可以看出刘邦比项羽强。
刘邦的联盟军,趁项羽两面作战,打到项羽的老窝彭城,虽然被军事天才项羽,彭城之战绝地逆袭,把刘邦的联盟军打垮。
可是面对两面作战,项羽缺什么,自然不是缺脑子,二十多岁的青年,凭借自己的实力,令天下群雄俯首,会缺脑子吗?
缺的是在两面作战的情况下,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一点刘邦做的就很好,在被项羽打残的情况下,他培养了韩信。
使得项羽又得面对两面作战的情况。
面对刘邦、韩信这两面,项羽对刘邦,让大司马龙且对韩信,龙且被韩信秒杀。
面对刘邦、彭越两面,项羽知道手下人不行,自己去打彭越,让大司马曹咎守着刘邦,吩咐别出门和刘邦打就行,知道你打不过他,等我回来,曹咎结果没听出去了,又把项羽给坑了,项羽的这些坑队友。
楚国三位大司马,龙且、曹咎战死,另一位周殷,后来投降刘邦了,你是不是想说项羽不会用人,关于项羽会不会用人,我觉得可以另外开一篇好好说说,这里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