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名为《以先辈之名 立时代新功》的专题片播出 ,将此前神秘莫测的中国“鸣镝”系列高速飞行器推向了世界舞台,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吸引了大量关注。
一、MD-19:高超音速时代已来,可重复使用不再是梦?近期曝光的MD-19等“鸣镝”系列宽域飞行器,不仅标志着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高超音速构型飞行器的水平降落,还成功完成了首次从临近空间发射航空器并进行跨域机动飞行及安全返回的试验。
谈及宽域飞行器,高超声速技术无疑是绕不开的核心概念。诸如东风-17与美国LRHW等已知飞行体,虽然已初步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的可能性,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机动操作,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一次性使用产品。
相比之下,MD-19“鸣镝”所倡导的“宽域”概念,涵盖了宽速域与宽空域两大方面,意味着这种高超飞行器能够在广泛的飞行速度与高度范围内,满足其升力、阻力及机动飞行的严苛要求。
从亚音速跑道起飞或由航空器高空投放开始,它能迅速加速爬升至临近空间,随后进行高超音速巡航,而在返回阶段又能迅速减速至亚音速,实现精准且可控的降落。
这一能力将传统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单次使用模式转变为可重复使用,同时其飞行范围也由弹道方向上一定范围变轨演变为根据需求自主选择长时间机动飞行。
其实对于经常关注珠海航展的中国网友们而言,“鸣镝”(MD)系列高速飞行器其实并不陌生, 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MD-22就已亮相,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MD-22高超音速飞行器亮相,美国核武优势被削弱?根据航展展板提供的数据,MD-22飞行器长约10.8米,翼展接近4.5米,空重为1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吨,其最高速度可飙升至7马赫,而最大航程则延伸至8000公里。
MD-22凭借其出色的突防能力、低拦截概率以及深入敌后侦察的特性,可作为高超音速无人侦察设备,执行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侦察任务,迅速抵达任何热点地区。而如果要将其用于精确打击的话,MD-22能搭载超音速与亚音速导弹、巡飞弹、航空炸弹乃至无人机等装备,实施远程打击。
台湾军事专家帅化民强调,MD-22对美国而言将构成重大挑战。
首先,其高机动性可实现6G过载,执行各种复杂动作;其次,其超高速度达到7马赫,使得任何拦截武器都难以企及;再者,MD-22具备洲际打击能力,采用单程自杀攻击模式时,能将微型核武器送达8000公里外;最后,MD-22的发射方式灵活多样,可通过无人机、火箭甚至航母发射。
帅化民进一步指出,尽管美国核武器数量远超中国,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而中国大陆仅持有400-500枚,但美国的大量核弹头中,多数已老旧,且无法全部升级为高超音速可变轨弹头。
因此,在中国大陆掌握了“不可拦截”的宽域飞行器这种亚轨道轰炸机技术后,中美两国的核战能力已达到平衡状态,意味着美国的核武优势已被削弱。
相比之下,美国在这一领域就稍显力不从心了。
三、中美高超音速竞赛,中国已领先多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早在十年前就着手规划SR-72高超音速侦察机项目,该项目拟采用TBCC组合动力发动机。然而,其研发进程直至2020年后才正式启动,原本预定的2023年首飞目标也未能实现,至今2024年已接近尾声,SR-72的首飞时间被再次推迟至明年,且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中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的发展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GARA)作为MD-22的研发参与者,特别展示了GDF-600无动力高超音速助推滑翔武器概念。
这款武器最大起飞重量达5吨,可携带1.2吨的各类子弹药,其飞行速度高达7马赫,射程在200至600公里之间。展出的模型和展板揭示,GDF-600能够搭载包括超音速导弹、亚音速导弹、巡飞弹、航空炸弹和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武器系统。
而且,鉴于中国“过于落后可以展示”的传统,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解放军当前很可能已经列装了更为先进、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的全新亚轨道飞行器。
与此相反,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发展似乎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而中国则已经迭代升级了多代产品,正等待着美国奋力追赶。大家觉得MD-22什么时候会服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