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给江青下了个死命令,事后宋庆龄称赞:主席真聪明

呱呱看国际 2023-05-07 15:12:0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2年1月,陈毅元帅去世。毛主席不顾劝阻,拖着病体参加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而在追悼会后,毛主席就给江青下了个“死命令”,让一向心高气傲的江青也不得不执行,事后宋庆龄禁不住称赞道:“主席真聪明。”

那么,毛主席给江青下了什么死命令呢?又为什么要下这样的死命令呢?宋庆龄说的“主席真聪明”指的又是什么呢?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不幸去世。此时毛主席身体也不太好了,原本没有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的计划。

但到1月10日,陈毅元帅追悼会当天,毛主席还是坚持着一定要去送老战友最后一程,追悼会的行程安排也发生了变化。

追悼会的时间很长,但毛主席还是坚持出席了全程,以示对陈毅元帅的尊重。等到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之后,毛主席原本强撑着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眼看就要站不稳了。一旁的江青眼疾手快,赶紧上来要搀扶毛主席。

但在江青扶住毛主席之前,毛主席却摆了摆手,阻止了江青:“我不要紧,你去扶一下宋庆龄先生吧。”

江青顺着毛主席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名老妇人正在缓缓向会场外走去,明显有些行动不便的样子。她就是“国母”宋庆龄,这一年已经79岁了。

江青一时却没有动,似乎还在犹豫,好像是关心毛主席所以不肯离去,也像是对宋庆龄有所不满,所以不愿去搀扶。但此时毛主席又强调了一遍:“去扶一下宋庆龄先生。”等于是给江青下了“死命令”。

这下一向心高气傲的江青也再不敢耽搁,赶紧大步上前,扶住了步履蹒跚的宋庆龄,一路把她送上了汽车,态度十分恭敬。

江青搀扶宋庆龄时,两人似乎心有灵犀一般,只是对视了一眼,并没有说话。直到汽车发动,离开追悼会现场后,宋庆龄才若有所思地对司机刘凤山感叹道:“毛主席真聪明啊。”

刘凤山有些疑惑,他自然知道毛主席是位伟人,但宋庆龄这句话有点没头没尾的,让他搞不明白。一向心直口快的刘凤山便疑惑地问道:“怎么突然这么说呢?”

宋庆龄却只是笑而不语,没有多解释什么,刘凤山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没有多问。直到后来,宋庆龄的秘书杜述周才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宋庆龄之所以没说原因,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和她本人有关。

毛主席之所以要求江青这么做,其实是让江青向宋庆龄“赔礼道歉”的意思。那么,江青究竟做了什么,需要向宋庆龄赔礼道歉呢?

原来,在不久前的一次民主人士招待会上,江青向客人们举杯敬酒以示尊重。但不知为何,江青在经过宋庆龄时却故意绕过了她,没有向她敬酒。江青明明看到了宋庆龄,却故意绕过她,这其中的轻蔑乃至敌视的意味是很明显的。

虽然宋庆龄本人心胸宽广,并不在意这些事情,但这件事的影响实在不好。毕竟宋庆龄在民主人士中的威望是很高的,江青这么做,也引起了一些私下的议论。

因此,毛主席才在得知此事后让江青专门去搀扶宋庆龄,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江青委婉地向宋庆龄表示歉意。这样既给宋庆龄赔了礼,又不至于让江青过于难堪,大家“会心一笑”就好。徐凤山等人不知内情,自然会感到疑惑了。

其实,江青和宋庆龄之间的关系一开始还没那么差,甚至宋庆龄当初对江青印象还不错。

宋庆龄和江青第一次见面是在1949年,当时宋庆龄出席了开国大典后离开北京,毛主席出于礼节本来准备亲自去给宋庆龄送行的,奈何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事务实在太繁忙,根本抽不开身,便只能让江青代替自己去火车站给宋庆龄送行。

此时的江青还比较安分,野心并没有像后来那样膨胀。江青来到火车站和宋庆龄见面,礼节很周到,让宋庆龄充分感到了关怀与敬意,她对江青的评价是“一个谦逊而有礼貌的人”。

后来宋庆龄在上海的家中宴请印尼总统苏加诺夫妇,也邀请江青来出席,这里可以看出此时宋庆龄跟江青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

在外界看来,宋庆龄和江青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虽然宋庆龄比江青年龄大不少,但在许多人看来,她和江青就如同姐妹一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青的野心愈发膨胀,也对宋庆龄受到的礼遇感到不满。毕竟宋庆龄作为有过重大贡献的民主人士,在新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民间也受到广泛的尊敬,这让江青感到十分嫉妒。

晚年的江青逐渐表现出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能接受任何人超过自己,在自己面前出风头。她觉得自己的声望不应该比宋庆龄差,因此在看到宋庆龄受到的待遇后,心理越来越不平衡。

于是,江青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压宋庆龄。当然,宋庆龄功勋卓著,名声很好,又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江青没法在明面上下手,就只能通过各种暗地里的方式给宋庆龄“使绊子”,尽管宋庆龄本人都不一定在乎这些事情。

比如1966年11月,《宋庆龄选集》出版时,周总理亲自为此书题名,并将出版事宜安排下去。除此之外,为了体现对宋庆龄的重视,周总理还将《宋庆龄选集》分发到中央各个办公室,江青自然也收到了一份。

按理说这事很正常,宋庆龄的革命历史可比江青长得多。当初宋庆龄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江青甚至还没有出生。并且宋庆龄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她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毅然抛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人身安全,站到了正义的一边,得到这样的待遇也是理所应当。

但江青对此却很不满,在收到此书后,江青突然暴跳如雷:“总理真是的,为什么要给这样的书专门题字?岂有此理!”

江青边吼边将书扔到了地上,之后来回踩踏。旁边的工作人员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但也没人敢上前阻止,只能看着江青在那里发泄。

由于江青是在办公室里做出这件事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因此此事很快传了出去,影响很坏。毛主席听说后专门找来江青对她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并要求她道歉。但江青却还是我行我素,试图通过这些小动作来让宋庆龄不痛快。

宋庆龄对此也有所耳闻,不过她并不在意。毕竟老人家一生中大风大浪见得多了,生死时刻都经历过了,江青这种小把戏自然入不了她的眼。

不过,宋庆龄步步退让,江青却还是步步紧逼,总想找个机会让宋庆龄声名扫地。这才出现了之前民主人士招待会上的一幕,江青敬酒时专门绕过了宋庆龄,显然是想羞辱她一番,让她难堪。

但实际上起到的却是反效果,让许多在场宾客对江青的印象变差了,这也是毛主席让江青用这种方式向宋庆龄道歉的原因。

而除了江青和宋庆龄过去的关系外,毛主席之所以给江青下达这样的“死命令”,还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毛主席和宋庆龄本身就有很深的交情。

两人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国民大革命时期。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期间,当时他们就发现彼此之间有许多共识。

到了1925至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不断挑起事端,如“中山舰事件”等,试图瓦解革命阵营,但都被宋庆龄和毛主席巧妙化解。而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宋庆龄更是坚决站在正义的一边,并多次支持毛主席的正义斗争。

建国后,毛主席和宋庆龄的感情更上一层楼,两人频繁往来,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想着分享给对方。比如有一次毛主席收到几个山东农民送给他的巨型大白菜,十分罕见,就送了一颗给宋庆龄,宋庆龄还专门回信致谢。

后来宋庆龄出国考察时发现一款不会发出指针走动声的闹钟,但是如果设置了闹钟又能准时将人吵醒,应该适合毛主席的需求,便专门给毛主席带了一个。

第二则是宋庆龄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庆龄当时虽然不是党员,但她对革命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从早年追随孙中山回国革命,到陈炯明叛乱事件中掩护孙中山撤离。从孙中山提出改革计划时坚决支持,到北伐前夕时艰难维持革命阵营的存续。

从大革命低潮时期奋起反抗国民党的压迫,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我党营救被捕人士。从抗战时期号召一致对外,到解放战争时期坚决抵制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宋庆龄已经经历了太多,也贡献了太多,值得被如此尊重。

因此,毛主席给江青下“死命令”,让江青去搀扶宋庆龄这件事,看似是件小事,其实却体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然而江青却没有充分领悟到毛主席的意思,她只是羡慕毛主席的地位,却没有毛主席的能力。最终江青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也把自己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0 阅读:47
呱呱看国际

呱呱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