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曹操,孙权,甚至也不直接在刘表那里当官,而选择当时最弱小的刘备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还原一下,东汉末年的社会结构,这样能理解诸葛亮面对的环境。
汉朝有一个制度叫做”查举征辟制”,这是科举制度成熟之前,两汉魏晋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后来那个有名的“九品官人法”,其实也只是这个制度的变型应用而已。
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吧,意思是科举时代,皇帝的权威只能到达县一级。中央政府只管理调动县长以上的官员,更基层的官吏,就依靠当地的豪族与县长配合产生。这很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需求,不过这发生在中央集权达到巅峰的明清时期。有聪明的童鞋可能已经联想到了,为什么要“农村包围城市”,这里不展开讲。
在东汉末年,借用这个句型的话,可以称为:”皇权不下州郡”,当时中央派出的州牧郡守,会“征辟”所在州郡的大族子弟,作为“掾属”。
在中央政府稳定统治时代,这样可以方便推动政务,获得地方豪族支持,在中央政府分崩离析的时代,这就是培养自身势力的割据策略了。
以诸葛亮的出生身来说,他本来应该走这种途径,成为“掾属”的一员,但是当时已经天下大乱,本来是定居某地的大土豪家族,也有可能被迫迁移,甚至族人离散。
比如出生在琅琊郡的诸葛家族堂兄弟们。诸葛瑾流亡到江东,后来出仕吴国,诸葛亮流亡到荆州,后来出仕蜀汉,诸葛诞前往河北,后来在曹魏为官。
就是这种宗族子弟离散的案例,说明在战乱时代,规矩都被打破了。氏族子弟的出路,并不限于本乡本土。可是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不选择刘表,那么他为什么不选强势的曹操与孙权呢?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更细致历史细节吧,在东汉那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与今天不同。并不流行什么个人主义,人们更重视的是家族利益的延续。
比如说荀彧、孔融这样世家大族的代表,投靠曹操时,可不是孤身前往的,而是拖家带口,带了宗族与部曲,一起带枪投靠。如果一定要用今天的企业做比喻的话,这现象可以理解为加盟店,加盟店可以配合总部,但是要自负盈亏。可不是拿着一张履历表,求着老板来录用,领薪水的员工。
别说是颍川荀氏、曲阜孔氏这种名门正派,就算李典、许褚这种地方土豪投奔曹操时,也都是带着几千人的部曲,一起入伙的。这是当时的常态,所有混出名堂的军阀都如此。比如说袁绍与河北豪族(田丰,沮授,逢纪),刘表与荆州豪族(蔡瑁,张允),孙权与淮泗豪族(陆,张,朱),甚至是基础最差的曹操,也是靠着同族的曹仁、夏侯惇等人聚众相随,才能拉起队伍打天下,没有沛国桥县乡里的那几千少年,曹老板也没有起家的机会。白手起家,在那个时代是扯淡,所以幻想穿越的小伙伴,先做好心理准备啊。
前面说过诸葛亮家族在琅琊郡有一号,可是父亲早逝之后,又遭逢徐州大乱,就算诸葛亮不介意,曹操早年在他家乡搞过大屠杀的行为,硬是前往投靠。他这种没落氏族子弟,在曹操阵营当中,能有多少出头机会呢?
就拿郭嘉来作对照吧,郭嘉也是颍川人,可惜不是什么大家族,虽然能力超强,但是也没啥知名度。投靠袁绍也没受到重用,后来还是靠着老乡荀彧的推荐,才有了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的机会。但是当的却是个秘书型职位,司空府军师祭酒,这就是个参谋职位,没有老板的命令,郭嘉指挥不了一兵一卒。为什么呢,因为他也没有带着一兵一卒来加盟呀,没有子弟兵,只能当参谋,而且就算是这个职位,之前也是没有的,是曹操特别设置给郭嘉的,你可以理解为总经理特别助理。这种轻飘飘的职位,老板换了你,马上凉凉。
这种境遇,诸葛亮会有兴趣吗?同样的,选择孙权与刘表集团去投靠,也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那不如选刘备啊。刘备此时的局面还没打开,只要“带资进组”,那发言权可就很大了。这里我说了带资进组,可不是形容词,而是拿出了真金白银。
根据《诸葛亮集》卷五的记载。当初刘备在荆州窝着的时候,曾经跟南阳大姓晁氏带钱千万,用来扩充军备。借钱需要保证人,而这个保证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孔明。当时刘备借钱的借据,到宋朝都还有存留。
这种政治投资的回报,也可以从诸葛亮获得的职位来看出一二。诸葛亮投靠刘备后,没几个月就风云突变,先是刘表过世,然后是曹操南征,接着就是赤壁大战。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中,生死存亡都未可知,当然谈不上什么政治回报了,但是等到刘备集团先败后胜,在崩溃的边缘奇迹似的扳回败局,占领一片根据地之后,刘备开始论功行赏了。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获得的职位,是军师中郎将。中郎将可不是参谋职位,而是实际带兵的职位,地位介于高级军官将军,与中级军官校尉之间。算是老板身边,能带兵的实权职位,通常是授予真正的心腹,比如说,曹丕当过五官中郎将,周瑜当过建威中郎将。
这就是带资进组的好处,也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啊。所以,即使穿越回到古代,也需要有人愿意跟随你,最差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有钱,否则哪儿有什么千秋霸业,一统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