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大产业,一般又统称为农业。
按照生产法GDP来分类,与之对应的是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通常被视为城市是城市化的重要条件,重要程度仅次于农村人口的比重。
2022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布有何规律?今日的数据,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下图中,不包括数据暂时缺失的6座城市,将全国其余331个地市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5%、5%~10%、10%~15%、15%~20%,以及>20%。
2022年,有63座地市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5%,24座GDP达到万亿的城市中,有22座分布在此区间。
论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海0.22%、北京0.28%、广州1.10%、苏州0.81%、深圳0.08%。
0.08%,即每创造1万元GDP,仅有8元来自农业。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真正告别了农业。
从分布看,农业增加值占比低于5%的地市,大多为各省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或者是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型城市。
有79座地市的农业增加值比重在5%~10%区间,包括万亿城市重庆和福州,重庆农业增加值占比6.9%,福州5.5%。
10%~15%区间的城市,共有75座,包括7座GDP达到5千亿的城市,分别是哈尔滨、盐城、襄阳、宜昌、济宁、漳州和南宁。
这7座城市中,哈尔滨、盐城和襄阳地处商品粮基地,农业增加值占比高一点很好理解。宜昌和南宁的水果,为GDP贡献了不少增加值。漳州是闽南农庄,以农业立市。济宁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特色农产品、淡水鱼和特色畜禽基地,农业占比自然也不会低。
其余农业增加值达到10%以上的地市中,没有一座的GDP超过5千亿。
虽然农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数据表明:发展农业,如果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援,并不会给以GDP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业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有着传统农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工业意味着污染 应该重点发展 第三产业 和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