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河北的一起诉讼;
杨某与妻子高某于2021年5月21日登记结婚;
婚后,妻子高某在北京某美容店担任店长,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丈夫杨某则没有固定工作,全职照顾家庭;
虽然和一般的家庭正好相反,但日子也就这样过了,只要两人都能接受就行。
然而,随后,杨某发现妻子瞒着自己给丈母娘转账大大小小的金额,总额达到122万余元;
杨某警觉的认为这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妻子高某则表示,母亲在自己婚前就有大额存款,婚后自己为了店铺业绩多次向母亲借钱周转;
现在转给母亲的钱大部分都是之前的借款;
而且,母亲2024患有肺癌,也需要更多资金维持治疗;
而丈夫杨某却坚持认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终,还是通过法院诉讼要求丈母娘返还。
而最终的最终,法院经过审理,扣除高某本应该还给母亲的钱,再扣除高某合理赡养母亲的钱;
剩余的70万元再一分为二,还给杨某35万左右;
全职丈夫通过诉讼的方式,为自己维权成功。
(2)
杨某作为全职丈夫,地位相当于经常提到的家庭主妇;
往往家庭中不赚钱的那个人属于弱势群体,在家庭事务方面多少会缺少点发言权;
赚钱的那一方究竟如何使用资金,如何规划家庭收入,很少会和家庭主妇商量;
也很少有家庭主妇主动说不行;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比如丈夫出轨,给小三买大额商品,买高额奢侈品;
家庭主妇才会动用自己的追索权,要求小三返还夫妻共同财产;
往往这样的诉讼,只要事实清楚,家庭主妇们是可以胜诉的。
而同样的套路用在家庭妇男身上,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女婿维权道理上没错;
家庭收入的一半应该归自己,妻子不能自作主张;
但是,旁观者的立场就不太一样了;
特别是当丈母娘身患重病,需要花钱和照顾的时候;
此时不赚钱的女婿张口要求返还,还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返还;
吃瓜群众的感受就不同了;
要回了钱,丢失了亲情;
表面上看,是成功维权了;
但实际上,可能后续极容易导致婚姻关系出现裂痕。
把每一分钱都算计的清清楚楚,做妻子的也难免寒心;
毕竟这些钱都是妻子赚来的,全职丈夫只是婚姻中的既得利益者;
在亲情之间把利益计算的太明显,在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不太情愿就接受。
(3)
夫妻共同财产,有时候真的是一笔糊涂账;
除非极大金额,除非极其不公平;
小金额,没有明显有失公允的,都不会摆在桌面上来算账。
共同财产这件事,要算清楚的都是婚姻要解体的时候;
算完了账,大家就是陌生人了;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一别两宽,从此相忘于江湖。
如果还想维持婚姻关系,就很难把这笔账算清楚;
账算清楚了,感情没了;
要么,账目混乱,该说的话不说,受损害的一方会倍感委屈;
该如何在婚姻中妥善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呢?
(4)
首先,要合理:
在婚前就把这件事商量好,亲兄弟明算账;
在结婚前就把规则定好,婚后出现问题才好开口说话。
其次,要合情;
真的发现有问题的时候,通过沟通,提醒,用善意的方式和另一半商量解决;
而不是直接上法庭。
假如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此时要视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如果是对方出轨,为毫无关系的人花费巨大,购买大宗商品;
那就毫不犹豫用法律的方式维权,要回属于自己的部分。
而假如是为家庭内部的亲属大笔转账,对方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这类情况;
的确比较棘手,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没有标准固定的做法,只有相对客观;
可以找转钱的那个人私下里聊聊;
让对方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有些钱自己收了不合适;
也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难处。
如果还是不行;
可以尝试找个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一言九鼎的那种;
争取让他站自己这边,让他出面来谈和。
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假如对方还硬着脖子不理睬也不合适;
懂点道理的就会主动把钱还回来;
而如果对方就是不识趣,或者变得态度强硬,根本不理你这一茬;
此时就可以考虑走诉讼。
无论如何,先采用温和手段;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诉讼的方式。
除此以外,对于零星的小金额转钱或者花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了;
这类小账目在家庭内部是算不清楚的;
过于强求,反而显得斤斤计较,不够大度;
不如学会难得糊涂;
只要大钱不乱,小钱可以不必计较。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