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尹志尧教授说:
“过去40年,美国在半导体上研究出了很多先进仪器,但是这些有70%以上都是中国留学生干起来的。好在一点是,其中80%以上的留学生现在都已经回国了,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现象无疑成为中国半导体崛起的强大注脚,也让美国再次感受到了“科技流失”带来的切肤之痛。
网友:这回终于要轮到美国反省了!其实,美国好像真的有人开始自我反思了。[捂脸]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学者开始痛批美国政府——不应该把中国科研人才拒之门外!
因为美国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相继通过好几个法案来限制和迫害中国留学生,尤其是高端科研人员,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针对中国“千人计划”的“中国行动计划”,甚至将华裔科学家吴瑛教授逼入了自杀的境地。
但后来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反倒是美国本土的学者们都被搞得人心惶惶,所以都在痛批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以至于有不少美国国籍的科学家,都趁机逃往中国安家落户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
顶级阳谋——硅谷的“人才虹吸”失效:中国科学家正反哺祖国说白点就是——花美国的钱,给中国培养人才。
回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历史,硅谷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尹志尧教授曾指出,硅谷过去40年来,超过70%的先进半导体设备都由中国留学生参与研发。他们不仅参与了美国半导体科技的飞跃,还成为许多标志性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在美国一系列科技打压政策和地缘政治压力的背景下,
这批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正在以“80%以上回国”的惊人速度选择投身祖国怀抱。
现在美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高度依赖华裔科学家,现在这批人一个一个地开溜回国了,美国不得瘫痪?
这波“人才回流”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科技实力增强和产业环境改善的必然结果:
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领域。同时,大量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丰厚的激励措施,为归国科学家提供从研发资金到生活保障的一条龙支持。产业链完善: 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唯一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这种自给自足的能力极大增强了半导体人才的信心和归属感。归国人才的使命感: 对许多科学家来说,亲眼见证和推动祖国摆脱“卡脖子”困境,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最值得说道的就是去年中国终于实现了7纳米量产,实打实地缩短了技术差距!中国已实现7纳米芯片的量产,虽然目前仍依赖DUV光刻机,但这项成就已足以让中国站在全球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门槛上。
要知道,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巨头,如台积电和三星,均依赖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实现了3纳米甚至更先进的制程,而中国的7纳米则是在缺乏EUV设备的条件下实现的,这是一次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尽管良率、性能和产能与全球顶尖厂商仍有差距,但这一进展证明了“技术封锁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事实。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凭借自主创新不断压缩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同时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化率。
5年能否彻底摆脱“卡脖子”?挑战与机遇并存
尹志尧教授乐观地指出,中国最快可能在5年内彻底摆脱“卡脖子”困境。这一观点令人振奋,但也需要冷静分析当中的挑战:
光刻机瓶颈:中国仍未实现EUV光刻机的量产,而光刻机正是高端芯片制造的“皇冠明珠”。目前上海微电子等公司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要时间实现突破。
EDA工具短板:高端芯片设计离不开Synopsys和Cadence等国际巨头提供的EDA软件,中国的替代方案尚不成熟。
材料和生态体系:高纯度光刻胶、先进硅片等核心材料仍依赖进口,同时生态体系(如芯片制造设备配套)也需进一步完善。
不过,挑战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归国的顶尖人才正为中国半导体注入全球视野和先进经验;本土产业链日益完善,为突破关键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未来5至10年,中国不仅将在某些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自主,还可能在某些特定方向实现超越。
尾声: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尹志尧教授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为了祖国芯片事业奉献自我的人。
他们从美国回国,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中国芯片站起来”的初心。他们是一代科技人的脊梁,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努力,中国半导体才有了追赶世界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