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车”风波背后,网约车行业的生存危机

国际说 2025-01-13 12:31:01

近期,网约车 “臭车” 问题引发公众热议,滴滴虽致歉并表示将整治车内环境,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网约车行业更深层次的问题。

司机们反映,当下单量减少、成本攀升,平台抽成比例过高,严重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交通运输部曾多次约谈网约车平台,促使其降低抽成比例,此前部分平台抽成远超公布的 30% 上限。记者在上海走访发现,司机实际到手收入与乘客支付金额对比,平台抽成多在 25% - 30% 浮动。

一位从业四年的吴姓司机表示,过去一天工作 8 - 10 小时,收入可达 800 元,如今每日工作超 14 小时,流水仅 500 元左右。收入下降归因于平台竞争加剧、单量变少以及特惠订单增多。另一位杨姓司机也有同感,他表示如今车多人少,订单多为一口价或特惠单,收入大不如前。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 2023 年 7 月已暂停网约车运输证办理。数据显示,上海网约车数量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长,远超交通委对 “十四五” 末的规模预测。不仅如此,2024 年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提示,合肥、苏州等地数据显示,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有限,营收不高,驾驶员收入普遍偏低。

从整体行业态势看,目前网约车市场供给趋于饱和。全国多地网约车接单量和营收数据均不理想,新进入者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司机收入,也可能间接影响服务质量,如 “臭车” 问题的出现,或许正是司机在利润微薄下无暇顾及车辆环境的表现。

网约车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平台方需在抽成比例上做出更多让步,平衡自身盈利与司机收入。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优化市场准入机制,避免过度竞争。此外,行业可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以吸引更多乘客,提高司机的单均收入。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破解当下困局,让网约车行业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0 阅读:1
国际说

国际说

传播正义新闻,感知世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