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人,他们的情绪非常平静,看不到起伏。他们会让人感觉难以接近,但是他们却经常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为自己和他人在交往中不够完美的表现而感到惭愧或是内疚,但在外人面前却从不表现出来。
通常他们在生活中会感受到负面情绪,但是往往还会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感觉自己“该负责任”。
国外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部分人通常有过童年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缩写为CEN)的经历。
所谓CEN,就是在小时候家庭的成长环境中,由于养育者强势、或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等原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这种环境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感受,而注重他人的感受。长大之后,这种模式就会在人际关系中沿用。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同事之间聚会KTV,总会有人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大家,照顾好他人。而对于他们自己的感受,他们似乎不感兴趣,只要其他同事玩得开心,自己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在工作中,他们会成为其他员工的“辅助者”甚至“救命稻草”,大事小情全都揽到自己手里,承担了很多本不必承担的责任。多数情况下,这都是他们自动化的反应,而他周围的人也会觉得,他值得信赖。与虐待相比,童年情感忽视更加严重表面看上去,这些人生活得不错。他们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还能成为大家的支持者,被大家依赖,像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照顾者。
但实际上,在他们的人生中却有着重大的缺失。这种缺失甚至比遭受虐待还要严重,那就是童年时期,家庭缺少的情感意识。
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是有情感的,它是我们内部非常重要的反馈系统。能够表达需求、自我激励、与他人沟通、与社会联结等等。靠着这些情感的表达和得到反馈,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学会合理的表达情绪。
但是,在一个CEN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遇到困惑。当他们表达情绪时,父母却表现出不能接受他的情绪,或是直接无视孩子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所表达出的情绪似乎是无效的。所以就会逐渐收敛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到别人,就像在自己周围建了一堵墙,把自己包围起来。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那时我们在宿舍看《武林外传》。当看到莫小贝撒泼时,他便和我说:“我就从来不会用这种方式表达情绪,因为我小时候所有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情感忽视,孩子因为知识和经验有限,表达需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情绪。但如果家长对于情绪非常冷漠,孩子就永远都不会再用相同的方式表达了。这样一来,家长也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而孩子则是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后,孩子就会忽视自己的情绪表达,因为从家长那得到的反馈是:你的情绪不重要。
所以,那些看似对他人特别友善,帮助同事、朋友处理各种问题的人,有一部分并不是他们真的乐于助人,而是他们根本照顾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
童年情感忽视,在这四个方面影响着你,让你成为“负责任”的人1、让你忽视自己的感受,和对需求的意识:
由于童年时期,自己的情绪被忽视,在逐渐成人之后,就很难对自己真正的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的情绪感受,就像电脑的数据库一样。今天经历了一件开心的感受,和父母交流,父母和我们一起开心,这种感受就会储存下来;明天经历了一件悲伤的事情,向家人倾诉,家人给我们温暖,这也会被储存下来。
而身在情感忽视的家庭,几乎所有的情绪都会被忽视,“数据库”里根本没有任何存储,所以就会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2、专注于他人:
在情感忽视的家庭中长大的人,仍然要与他人建立联结,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他们就需要将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他人。通常他们对周围人的观察会非常细微和准确,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他人的需求,但却无法准确地觉察到自己的需求。3、自我意识降低:
由于一直被忽视,所以你很难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这会在无形中影响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把自己放到不重要的位置,甚至会在工作中坦然接受那些单调乏味、一直重复的工作。
4、压抑和包裹自己:
随着被忽视感越来越多,CEN者逐渐形成了一种能力:知道如何照顾好别人。他们会非常不喜欢寻求他人的帮助,但是却乐于帮助别人,即使有些事和自己本来没什么关系。
总的来说,人自出生以来,所做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反馈。如果一个行为出现之后得不到反馈,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才会说,无视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
如何减少恼人的“责任感”这种只顾他人的情绪,忽视自己情绪的行为,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心理学家除了研究结论之外,还给出了三点建议:
1、由向外关注转移到向内关注:
培养关注自己感受和需求的能力。当你更多地开始关注自己,留给他人的空间就会更小,所谓“此消彼长”也适合这个过程。说到底还是要讲求平衡,而不是一味关注他人。
2、学会说不:
对他人说不,对于CEN成人来说,一开始会非常困难,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得罪了别人。但实际上,这却是照顾自己的重要一步。
3、接受自己:
将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并不可耻。我们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够学会如何照顾一个人,才能照顾好他人。
总结童年时期所经历的模式,有很多会被带到成年阶段。而那些童年阶段被忽视的情感,全都被你转移到了他人身上。但这些情感能量是可以为你所用的,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多关注自己,就可以从过于在乎他人情绪的怪圈中走出来。
时至盛夏貌似锦年
(¬㉨¬) 这些所谓的心理问题都是不存在的。 因为有很多人把别人的心理问题当做笑话。 一旦被别人发现有了心理问题就像是得了什么搞笑的病一样。被别人当做取乐的谈资。 而且很多父母也不觉得孩子有心理问题是什么事,反而觉得孩子矫情,没过过苦日子。
刘素琴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