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就想让我留下?开什么国际玩笑!”
2006年,当22岁的陈嘉澍把这句话,甩给那些试图用金钱,诱惑他留在美国的“猎头”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这可是2006年的200万,还是美金!那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天文数字,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拿到绿卡,挤进那些跨国巨头,为的就是能过上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钱的生活。
可陈嘉澍偏偏就拒绝了,而且拒绝得如此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他就像个另类,在追逐名利的洪流中逆流而上,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陈嘉澍究竟何许人也?或许众多人士对这一名字颇感陌生。可是在芯片领域,他堪称声名赫赫,由他创立的加特兰公司,更是中国芯片领域的翘楚。
这家公司研制的 Alps 系列 CMOS 毫米波雷达 SoC 芯片,助力中国于车载雷达领域成功弯道超车,一举打破欧美国家长期的技术垄断局面。

尤为令人赞叹的是,陈嘉澍竟曾荣膺“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这个奖项,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它是美国为了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而设立的,每年全球只有120个名额,而陈嘉澍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一边是来自世界顶级学府的橄榄枝,一边是祖国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陈嘉澍的选择,看似“疯狂”,实则必然。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一个信念:科技强国。这个信念,源于他的成长经历,也源于他心中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

陈嘉澍的童年,远没有现在城市孩子那么幸福。为了生计,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只能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
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反而让他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陈嘉澍从小就对无线电技术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那时候,科技产品远没有现在普及,陈嘉澍就经常把家里为数不多的电器拆了装,装了拆,试图弄清楚里面的构造和原理。
陈嘉澍的爷爷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经常教导陈嘉澍勤奋学习,盼其日后能成为于社会有益之人。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下,陈嘉澍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养成了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为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香港大学,陈嘉澍仿若开启了全新世界的扉门。他以如饥似渴之态汲取着各类专业知识,并且踊跃投身于各种科研项目之中,彰显出超乎常人的天赋与勤勉。
凭借着在香港大学的优异表现,陈嘉澍获得了赴美深造的机会,并成功申请到了“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这对于当时的陈嘉澍来说,无疑是对他学术能力的极大肯定,也为他打开了通往更广阔科研世界的大门。

面对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丰厚的物质待遇,陈嘉澍并没有迷失方向,他始终记得自己出国留学的初心: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回国报效祖国。
“科技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陈嘉澍的脑海里。
他知道,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这就像一个“卡脖子”的难题,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陈嘉澍归国之后,创立了加特兰微电子公司,且引领团队毅然投身于芯片研发的“无人之境”。他们战胜了资金匮乏、技术封锁等诸多艰难险阻,终究成功研制出 Alps 系列 CMOS 毫米波雷达 SoC 芯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局面,让中国于车载雷达领域一举成为全球的引领者。
陈嘉澍的事迹,仅仅是近些年来中国海外人才归国热潮的一个微小剪影。越来越多的像陈嘉澍一样的海外学子,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投身到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需要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攻克。
而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这些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他们的回国,无疑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为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对中国充满了信心。他们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进步,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他们满心渴盼凭借自身所学,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力量,达成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陈嘉澍和那些选择回国的科技人才们,他们的故事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为那些在海外奋斗的游子们指引着方向。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报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选择,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是内心深处的使命。

当然,推动这股归国浪潮的,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的工厂',但我们不能一直做'世界工厂',我们要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目的只有一个: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入到中国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来。
这些政策,有的针对海外人才的科研经费申请,有的针对海外人才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还有的直接给予海外人才高额的安家费和启动资金。

这些政策的出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中国科技发展这片广袤的土地。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召唤,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满腔的热情,回到祖国,投身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8月9日 —— 面对美国重金诱惑,毕业后转身就回国创业,出手就是全球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