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甫告老还乡了。
上一个告老还乡的官员,是梅执礼。
庆帝派人半路截杀了梅执礼,并伪造成了马匪犯案。
可见,告老还乡,并不意味着全身而退。
林若甫早就预料到了今天。
从庆帝挑上范闲,要把范闲培养成“孤臣”的那一刻,林若甫就已经出局了。
毕竟,范闲将来是要掌管鉴查院和内库的重臣,如果再有宰相老丈人的扶持,必定会权倾朝野。
可林若甫不是梅执礼,没那么好对付。
林若甫不仅给庆帝挖了坑,保住了性命,还给自己留了翻身的筹码。
庆帝“废相”,将林若甫赶出了京都,看似林若甫输了,实际上,庆帝和范闲都被林若甫骗了。
林若甫才是深藏不露的狠角色。
袁先生是“双面间谍”庆帝让范闲查“春闱舞弊案”,主要有两个目的:“孤立”范闲,废掉林若甫。
林若甫身为南庆宰相,是百官之首,权力太大,庆帝早就有了废除宰相制度的心思。
想要抓住林若甫的把柄,并不难。
林若甫门客众多,手底下的人犯事,也都可以推到林若甫头上。
更何况,林若甫本身,也并不是一个清官。
逼林若甫退位的这个局,是庆帝和陈萍萍一起做的。
范闲才开始查春闱舞弊,苦主就自动送上门来,指控林若甫,很显然就是冲着林若甫来的。
袁宏道当街刺杀苦主,假装为林若甫杀人灭口,是陈萍萍安排的。
这也是为什么,袁宏道逃跑途中,还有黑骑护送。
《庆余年》原著中,袁宏道原本就是鉴查院的人,被派到了长公主身边当卧底,结果又被长公主指派来监视林若甫。
袁宏道每次下棋都输给林若甫,小心翼翼地巴结林若甫,其实林若甫从未真正信任过他。
林若甫的底牌,袁宏道并没有拿到。
袁宏道这个双面间谍,干着三份活儿,也实属不容易,可见南庆朝堂局势有多复杂。
庆帝和林若甫“对峙”这么儿戏的栽赃陷害,林若甫当然清楚庆帝的意思。
庆帝这是在找借口逼他退位。
没等春闱舞弊案查下去,林若甫就主动提出了告老还乡。
庆帝假装挽留林若甫:
“林相,你劳苦功高啊,你这一走,满朝的官员恐怕都不干了。”
庆帝一直在强调林若甫的功劳大,就是在暗示林若甫,宰相这个位置,容易功高盖主,威胁皇权,理应废除。
“废相”这个举措,最好由林若甫来主张,这样更能服众。
但林若甫不接庆帝的话茬。
林若甫假装听不懂庆帝的意思,说了一堆客套话。
庆帝又问林若甫:
“朕是舍不得你啊,你若走了,谁能坐宰相的位置?
举目望去,满朝文武,能有学识,有眼界的,恐怕没人能胜你吧?”
庆帝这两问,几乎已经是明牌了。
庆帝就差直接对林若甫说:没人能配当宰相,宰相这个职位必须撤掉。
林若甫这个老狐狸,仍然在和稀泥,还让庆帝慢慢找合适的人。
庆帝和林若甫的这番对峙,范闲在旁边目瞪口呆,完全听不懂两人的意思。
范闲为林若甫捏一把汗,其实一切都在林若甫的掌控之中。
就连范闲,也被林若甫利用了。
庆帝让林若甫把门生名册交出来,林若甫说自己为官清正,不搞这一套。
林若甫有这么大的底气,一是因为他贵为宰相,庆帝就算对他不满,顾及舆论,也不敢杀他;
二是他人脉太广,庆帝冒然动他,可能会引起朝堂动荡。
庆帝被气得不行,又问林若甫回老家,是不是“孤身而行”?
明晃晃的威胁。
林若甫太狡猾了,当场就给庆帝挖了个坑。
林若甫说自己一个人走,儿子大宝留给范闲照顾。
林若甫把大宝托付给范闲,是一箭三雕:
其一,让范闲保障林家的未来。
其二,暗示自己的门生,他和范闲之间没仇怨,是一家人,可以投靠范闲。
其三,给庆帝留人质。
大宝留在京都,庆帝多少可以放心林若甫,不至于对林若甫赶尽杀绝。
林若甫明知道庆帝是要“废相”,他却对范闲说,庆帝要“换相”。
林若甫为什么要骗范闲?
因为庆帝这个人,最喜欢别人猜不透他的想法。
林若甫如果表现太完美,事事都随了庆帝的心意,把庆帝的心思摸得太透,反而会更危险。
林若甫只能一边揣测庆帝的意思,一边装傻。
这才是林若甫逃过一劫的真相。
黑骑“刺杀”林若甫黑骑追杀林若甫,结果却连大皇子都来保护林若甫。
很显然,黑骑没想真正动手。
庆帝只是想吓唬一下林若甫。
走到这一步,林若甫就可以交出底牌了。
因为有了庆帝威胁加追杀,林若甫再认怂,可以让庆帝有种自己赢了的错觉。
满足庆帝的自尊心和求胜欲。
林若甫随后就将自己门生的名册交给了范闲。
注意这个细节,名册是林若甫带在车上的,可见林若甫早有准备,就是要将它交上去的。
林若甫还让范闲传话给庆帝,他愿意亲自写废除宰相职位的文书,为庆帝背锅。
庆帝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既赶走了林若甫,拿到了林若甫的门生名册,清除了林若甫的势力,又借力打力,废除了宰相制度。
表面上看,庆帝大获全胜。
实际却不然。
林若甫给庆帝的名册,有所保留。
林若甫对范闲说过:
“人脉是我的根基,我不交出底牌,就还有回到京都的可能。”
林若甫为自己留了更隐秘的一支势力。
要知道,袁宏道在林若甫身边潜伏多年,也没能摸清林若甫的底细,可见林若甫足够小心谨慎,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
难怪林若甫会说,庆帝的“手段也就那样”。
庆帝的手段林若甫看得明明白白,而林若甫的谋划,庆帝却轻敌了。
庆帝放虎归山,林若甫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用来支持范闲。
因为林若甫早就预料到了,庆帝和范闲之间,会有一战。
《庆余年》原著大结局,林若甫的势力暴露了,被庆帝铲除,但范闲最终险胜,范若若和五竹联手将庆帝击杀。
庆帝灰飞烟灭,这个可怕的权力怪物,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