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如何风雅而含蓄地把自己的理想公之于众?全靠这块板子

元白评文化 2024-08-21 15:17:33

之前关注了很多珠光宝气的收藏物品,今天我们来聊一种朴实无华较为冷门的收藏艺术品。它材质普通,但集多种艺术于一体,把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合起来,以字、印、雕、色来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激励自我——这种收藏艺术品就是匾额。

匾额的收藏受限于居室的装饰和空间的大小,在现代受关注度不算很高。但事实上,它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始于秦,盛行于明清。历史上的匾额大致分为五种,堂号匾、牌坊匾、祝寿喜庆匾、店铺字号匾与文人题字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多数匾额已经丧失了之前的实用性和象征价值,更多地成为了园林、风景的点缀。如今,我们在公园或纪念性老建筑中还能看到一些匾额,其他的诸如店铺字号匾则被霓虹灯箱等取代了。对于民间收藏者来说,以上几类匾中最具有收藏价值的自然是文房匾,今天我们就主要来探讨一下文房匾。

文房匾即书斋之匾,产生于唐宋时期,悬挂之风兴起在明清两代。古代读书人,尤其是出仕文人,都会辟一间清静小室作为读书治学之用。出于审美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意趣和文化品位,读书人会结合自己书斋的实际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际遇,为书斋起一个名字,镌刻悬挂在书房门口。如此既可以起到警觉戒慎和自勉的作用,又可标榜主人的高远志向和节操,展现出一种平和的芸窗之美。

因文房匾有修身自省、陶冶情操、丰富艺术修养的作用,文人都将文房匾视为不可缺少的装饰,书斋无号便觉寥落无趣。

不少文人出书结集,也是沿用自己的斋名作为书名。如祝允明的《怀星堂全集》、顾元庆的《夷白斋诗话》等。斋名甚至成为许多文人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别号,而文房匾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书斋文化的一个独具韵味的组成部分。

由于文房匾普遍具有的文化内涵,现在的匾额收藏爱好者热衷于把内容符合自己思想的文房匾额悬挂在书房、客厅之内,搭配以传统的古典家具,使得整个空间环境隽永弥香。如果有幸淘到文字寓意极佳的牌匾,更是以匾额上的文字自我激励,效法古人把对生活的理想与信念挂在墙上。

文房匾的收藏主要看内容质量。

收藏一块文房匾,先要看匾的原主人是谁,题匾人是谁。匾的制作过程需书斋主人摘句寻章,再拜求才子名士题写,最后由工匠制匾。匾如字画,题字人不同,其收藏价值也不相同。如果是著名书法家所提,可赏析可临摹,自然是难得的精品。

然后研究内容。匾为文人的思想,居室的灵魂,诸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亦为匾文,字有出处有来历。很多匾文激励后学的语句甚多,也有对传统美德的赞颂,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最后看制匾工艺。各个历史时期制作的匾额集中反映了当代雕刻、篆刻、纹饰的高超技艺。由于木刻更能体现题匾者的书法功力,所以匾额通常以樟木、杏木和楠木等上好的硬木制成。材质和完整度也是收藏价值的判断依据。

匾额蕴含着珍贵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愿大家从匾文中传承文化,得到更多的警醒与思索。

0 阅读:0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