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评价朱德: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人永远看不出他的本事

梦里水乡先人家 2024-12-11 15:36:5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55年授衔,朱德位列十大元帅之首。

提到其他几位元帅,基本就能立刻想到他们曾经指挥的辉煌战役。

但一说起朱老总,很多人都觉得他好像没有特别突出的战功,为何还能位列元帅之首?

蒋介石晚年曾这样评价朱德: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人永远看不出他的本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

真正会打仗的人,一定是事先准备周全,行动有条不紊的。

因此,他们指挥的战斗往往不够精彩,总能轻松取胜,甚至是在战前就已经锁定胜局。

由于缺乏引人入胜的跌宕转折,自然也就不容易扬名立万。

据说,曹操在读到这里时,曾有批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句话用来形容朱老总,是最合适不过的。

要论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粟裕将军算是公认的强者。

但他本人却说过:“是朱老总手把手教我们打仗”。

身为总司令的朱德,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战场,而是在宏大的战略上进行筹划布局。

他的战略思想,对我军战略战术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所谓“兵戈未起而胜负已定”,这是“将才”与“帅才”的区别。

而提到朱德的军事指挥才能,那就不得不说三河坝战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取得成功后,起义军撤离南昌,绕路福建,进军广东。

9月5日,起义部队抵达福建长汀,周总理随即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

会上讨论了攻占广东东江的策略,最终决定:

由主力部队直取潮汕,同时留下一部分兵力在三河坝监视梅县的敌军,之后再经由揭阳,前往兴宁、五华,最终夺取惠州。

朱德带领着第11军25师以及第9军军官教育团组成的断后部队,进驻大埔县三河坝。

在那里与国民党钱大钧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以此掩护主力部队的南进。

这是一场敌众我寡,三千多人对敌两万余兵力的阻击战。

部署战术,高效实用

朱德指挥起义军驻守三河坝期间,策划了一系列高效实用的战术。

在实地勘察三河坝地形后,朱德与当地农民闲聊,注意到他们家中墙上挂着的自制捕兽钉板。

得知用途后,他灵机一动:这东西能捕捉野兽,也能用来对付敌人。

念头一闪,朱德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利用捕兽钉板设置障碍、阻击敌军的战术,随即指挥士兵在水域附近布局。

太平天国败退时,清兵曾乘船追击,却被太平军在梅江口巧妙布下的木桩、拌绳和铁索所阻。

朱德从中汲取经验,决定效仿此举。

他下令在梅江口上游钉入百余根大木桩,并附上铁链和大竹缆,以此形成坚固的水上防线。

朱德将这场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迎头痛击,让城诱敌,死守要地。

第一步,他部署了一个营的兵力,在距离三河坝约二十里远的梅江下游阴那水口处设伏。

静待敌船靠近后,迅速发起攻击,打乱敌军阵脚。

第二步,则是上演了一场“空城计”。

仅留一个排在三河坝圩镇,于城头遍插红旗,布置假象的强大火力网,营造出重兵把守的态势。

当敌军在水口受挫后转而猛攻三河坝圩镇时,我军便以少量兵力牵制敌人,大量消耗其人力物力,为主力部队的转移争取时间。

最后一步,就是坚守笔枝山这一关键水道,将敌军的交通要道牢牢扼住,以此阻挡敌军前进。

当敌军半夜乘着小船企图偷渡时,起义军在敌船行至江心之际,突然集中炮火猛烈攻击。

致使敌船纷纷沉没或倾覆,给予敌军沉重打击,成功扰乱了敌方的部署,战果显著。

在钱大钧部多次正面强攻未能得手后,朱德准确预判敌人可能会采取迂回战术来包抄起义军。

于是,他命令全军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深挖战壕,广建防御工事,构筑起梯次防御阵型,有效抵御敌人从侧面的进攻。

以退为进,直奔湘南

1927年10月1日,三河坝起义军与敌军进行激战。

交战三天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敌军从三个方向对起义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局势紧张。

与此同时,黄绍竑指挥两个师,切断了起义军与潮汕地区主力部队之间汇合的道路。

三河坝起义军在历经三天的激烈战斗后,依然保持了2000余名战士的战斗力,并维持了三个团的建制。

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起义军的有生力量,朱德果断作出决策:

采取分批掩护、有序撤退的策略,于10月3日深夜撤离了三河坝的战斗阵地。

10月6日晚,在潮州饶平县,朱德带领的起义军力量意外地与一支从潮汕地区撤退的小股起义队伍汇合。

这才得知,主力军在潮汕的战斗遭遇挫败,且已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此时的起义军,不仅弹药匮乏、孤立无援,还面临着国民党近4万大军的步步紧逼。

面对这危如累卵的局势,朱德迅速分析当前形势,作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抉择:

将湘粤赣三省交界的边缘区域,作为队伍战略转移的依托点。

这片地带,地处三省之间的“三不管”区域。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而敌人的势力相对薄弱,为起义军提供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这一决策不仅是解决了现实困境,更是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重要标志。

“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再谋发展”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起义军的力量,为未来的革命斗争保留了火种和希望。

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国将军萧克对三河坝战役有过这样的评价: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罗霄山脉的革命根据地建立。

三河坝一役,朱老总将原本负责断后的部队,直接打成了主力军。

在战局的不断变化中,他灵活调度,确保部队始终保持战斗力。

最后又能果断决策,带领队伍上井冈山,实现了“朱毛合兵”。

朱老总不仅擅长捕捉战机,巧妙布置战术,更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分析,作出战略转移的明智决定。

从宏观的战略决断到细微的战场布局,这场堪称“神人之作”的战役,无不展现出朱老总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

参考资料

[1]李涛.朱德与三河坝战役[J].旗帜,2020,(04):90-91.

[2]解海南.“赣南三整”:朱德力挽狂澜保存革命火种[J].党员文摘,2021,(04):16-17.

0 阅读:0

梦里水乡先人家

简介:梦里水乡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