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贺子珍有何反应?

又绿评历史 2024-01-14 14:41:1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得知毛主席去世,贺子珍的反应出人意料。

对于爱情与婚姻,人们憧憬的大多是长久的陪伴,患难与共,可这在革命时期,世事多变,如此单纯的理想,也成了奢求。

贺子珍作为毛主席的妻子,陪着毛主席度过了革命时期最难的十年,但这也是她婚姻的全部了。

接下来便是长久的分离,二十年又二十年,直到1976年,贺子珍再亲耳听闻毛主席的消息。

故人已逝,而她的反应,完全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相伴时短,别离时长

都说时势造英雄,贺子珍便是那个时代的巾帼英雄。

作为一个女孩子,在动荡的年代里,安身立命已然不易,可偏偏贺子珍不止加入了共产党,还在17岁的年纪就成为了吉安县妇委书记。

1927年6 月,贺子珍的家乡永新县被国民党联合地主突袭,哥哥贺敏学等人不幸被捕,贺子珍成了营救出这些同志们的中坚力量。

7月她组织参加的永新暴动,虽是救出了同志们,却也被敌人盯上了,上井冈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贺子珍还是井冈山上的第一个女党员。

同年10月,毛主席也来到了井冈山。

此时的毛主席与贺子珍,只是打过照面的革命同志,“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这是毛主席对贺子珍说过的第一句话。

可随着接触的渐渐增多,贺子珍能上的了战场,探的了情报,还能发动群众。

这样的全能,加上她干练的处事,飒爽的性格,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感颇深。

贺子珍自然是没有忽视毛主席,这个人群之中总是自带焦点的男人,沉着冷静应对着所有问题,总是能够引领着同志们前行。

既然感情是双向的,那么一切也就水到渠成,1928年5月二人结婚。

步入婚姻之后,贺子珍在把精力放在为革命奔走的同时,也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毛主席身上。

十年间生育六次,让身体负担加重,加上在长征路上身负重伤,贺子珍本是个要强的女子,可是在这十年中,理想只能被她往后排。

毛主席事务繁忙,难免对贺子珍有所忽视,两人之间渐渐的产生了隔阂,贺子珍是倔强的,产生了离开毛主席的念头。

哪怕毛主席再三挽留,1937年底,贺子珍还是走了。

她去了苏联,想着养伤加学习,过几年再回来,可是这一去,等待她的不是良好的养伤环境,而是饥寒交迫,连孩子都不能保住的艰苦。

莫名的被关入精神病院,受尽折磨,直至1947年,贺子珍才被营救回国。

历经将近十年的折磨,贺子珍早已不复曾经的飒爽模样,但志向不改,回国之后,从东北到上海,一直在体制内工作,却从未见过毛主席。

1959年,排除万难,毛主席在庐山安排了与贺子珍的会面,再见相隔22年,匆匆一见 ,便又分离。

在此之后,贺子珍总是能够在收音机里听到关于毛主席的消息,却鲜少主动提起曾经的点滴。

但在毛主席病重期间,身为女儿,李敏深知母亲放不下,加上她身体本来就不好,就鲜少向她提起主席的病情,直至毛主席逝世,李敏知道,此事瞒不住了。

原本做好了母亲会崩溃痛哭的准备,但贺子珍听闻之后却异常平静。

平静的背后是极度的悲痛

76年得知主席去世,贺子珍将悲伤隐藏一年。

从1972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就已经愈发的不好了,但是主席一直关心着国家事务,不肯听医生让他好好休息养身体的医嘱。

与此同时,周总理查出膀胱癌,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多年老友,共患难,共建国,毛主席时时为周总理的状况忧心,这对于自己的身体怎会有益呢。

可人到了一定年纪,病痛接连找来,年过八十的毛主席,纵有医生尽心尽力的照料,生命还是走到了尽头。

在毛主席与病痛作斗争的时候,贺子珍远在上海,外孙女孔东梅年岁正小,正是需要人时时照看的时候。

这让原本总是关心时事的贺子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外孙女身上。

加上女儿李敏的有意隐瞒,在贺子珍印象中,毛主席还如曾经那般。

可1976年,贺子珍突然从广播中听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很是不可置信的问家人,消息是不是真的。

其实在贺子珍身边的侄女贺小平,一直关注着主席的身体状况,消息知道的倒比贺子珍早,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向贺子珍开口。

在贺子珍问起时,只能用沉默表示肯定。

她以为以贺子珍对毛主席的情谊,一定会痛哭流涕,但贺子珍只是一遍遍的低声呢喃,怎么会?人怎么没了呢?

没有泪水,没有悲痛的神情,贺子珍平静的让贺小平都有点慌了神。

然而她此时的冷静,只是不敢相信主席真的去世罢了,当一遍遍的询问没有得到回应时,她知晓主席真的离开了。

随后而来的是情感的彻底奔溃,随后几天贺子珍一直痛哭不已。

之后随着时间的过去,贺子珍没有流泪了,好似从主席去世的悲伤中走了出来。

可是没人知道,贺子珍根本就没能走出来,一直沉浸在悲伤里,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罢了。

郁结于心,难以释怀,就算被冷风吹透身体,也不如心里的寒冷。

1977年,毛主席逝世不到一年,积压在贺子珍心头的悲痛终于体现在了明面上,她中风了。

看着一下子病重的贺子珍,身为家人的贺小平才知道,原来沉默,才是最深的悲痛,可她又不知该如何劝慰。

因为令贺子珍怀念的毛主席已经不在了,而毛主席在贺子珍心中的地位从来不是一个“前夫”这么简单。

毛主席于贺子珍而言,是亲人,是战友,哪怕过了几十年,但这份感情却从未消减。

人随分离,情谊不断

十年相伴,情意难忘,1979年看着主席的遗体,贺子珍悲痛万分。

1937年赌气出走苏联,贺子珍是真的想离开毛主席么,可能有那么一瞬间,她是这样想的,但冷静下来,就未必了。

1938年,贺子珍在苏联学习,时常到读报室听新闻,这一天却听到了塔斯社对毛主席的一篇报道,内容是,毛主席结婚了。

贺子珍在此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入睡,想着这件事情,不能接受,不敢相信毛主席另娶他人了。

直到周总理邓颖超夫妇来到苏联,给贺子珍带来了毛主席的信,信中有一句话“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这句话贺子珍似曾相识,是啊,毛主席在第一次见她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

可意思却完全不同了。

这一次是在划清关系,做实了传闻,毛主席真的结婚了,贺子珍迷茫了,突然不知道前路应该怎么走了。

如果早已放下,又怎会如此呢。

可是她也知道,她与毛主席是不能再回到从前了。

可偏偏陪贺子珍走出这段煎熬的是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贺子珍待毛家兄弟俩极好。

可是看着与故人相似的容貌,贺子珍究竟是走出了她为自己设下的围墙,还是陷得更深了,大抵只有那时坚持彻夜织毛衣的贺子珍自己知道了。

后来好不容易回国,可贺子珍直接到了东北,后面定居上海治病,一直未曾到过北京,自然不曾见过毛主席。

但是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曾在后来和孔冬梅讲过,贺子珍刚回国不久便说过,她有一个愿望,想见见毛主席,哪怕只是握手。

可大家都知道,这个愿望听起来简单,达成却难。

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时,毛主席授意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将贺子珍接到了庐山,二人才见面。

上一次见到毛主席还是在22年前,这次再见令贺子珍激动不已,只不过她没想到,这会是继1927年认识毛主席后的最后一次见面。

谈话虽然只有一个小时,却也是达成了贺子珍多年来的夙愿。

离开庐山之后的贺子珍,与毛主席再没有直接联系过,都是女儿李敏从中带话,带东西,在两人之间传递关切的讯号。

可每每从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的声音,贺子珍总是难掩激动,还曾直接晕过去过。

虽然之后未曾见面,但是主席也时刻关心这位曾经的战友。

1953年6月,毛主席曾委婉的和贺子珍的兄长贺敏学表达,希望贺子珍再婚的期许,可是贺敏学当时毫不犹豫的就说:

“她不会再婚了。”

之所以不会,不过是故人难忘罢了,就如贺敏学当时对主席所讲“她一生只爱一个人,你是知道她的性格的,她决定了的事情不容易改变。”

这样的情谊连旁人都看得出来,毛主席当然明白,遂再未提过此时,只是让亲朋们尽力劝着,想让贺子珍看开些,想让她保重身体。

虽已不是夫妻,但贺子珍在毛主席心中一直是哪个对他最好的女人,对他的这份关心是实打实的。

虽然相隔千里,再难相见,可贺子珍从没有哪一刻忘记过去,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她与毛主席患难共担,那是过命的情谊。

就算婚姻之中常有争吵,三十余年之后再回想起来,也是珍贵的回忆。

随着毛主席的逝世,贺子珍像是突然就没有了支撑,不到一年后便病倒了。

1979年,贺子珍才终于有机会去到北京,而她此行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到毛主席纪念堂看一看。

在庐山相见的二十年之后,贺子珍再见到毛主席,却只是冰凉的遗照与雕像了。

曾经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的女人,此时坐在轮椅上,泪如雨下。

参考文献:

毛主席再婚后致信贺子珍:以后我们是同志了 人民网

毛主席说,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 中国军网

毛主席动情掉泪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家风》中国书籍出版社

0 阅读:2

又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