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欧洲中部四战之地的德国有什么地缘优势吗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1-07 21:37:02

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国家也同样有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比如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注定的,但地理环境其实并没绝对的好坏之分。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是由自然地理因素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两方面共同组成。有时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缘环境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比如位于中欧的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简直可以说是典型的“四战之地”。

铁血宰相俾斯麦曾一针见血指出德国地缘环境的劣势所在:“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法国只有东部国界可能遭到攻击,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而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身处四战之地这种地缘环境中意味着敌人可以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打过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就是因为受制于这样的地理特征而始终无法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使德国损失了1/3左右的领土。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领土变动后德国的龙兴之地普鲁士大部分已不在德国境内。可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反而发现自己的地缘环境开始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两次世界大战在削弱德国的同时也削弱了其他欧洲国家。俾斯麦当年认为德国至少面对三条可能遭受敌人进攻的战线:西线的法国、东线的俄国、南线的奥匈帝国。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成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

这些国家都无法填补奥匈帝国这个中欧强权瓦解所造成的地缘权力真空。战败的德国反而成为了中欧地区唯一的强国。从此德国非但无需担心来自南线的威胁,而且还可以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把中欧小国吸纳到以自己为核心的体系内。在东线波兰的独立使德国与俄国之间出现了一个缓冲区。俾斯麦当年所担心的三条战线中东线和南线的战略压力在一战都明显减弱,等到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战略优势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战后整个欧洲可以说是满目疮痍。欧洲在战后的复兴离不开德国的工业基础和煤铁资源。战火只是摧毁了有形的厂房、机器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但德国在战前积累的技术、人才等无形优势却并没被摧毁。欧洲其他国家要想尽快实现战后经济复苏就得和德国合作。战后德国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分裂成美国阵营的西德和苏联阵营的东德。无论东德还是西德都处于美苏争霸的最前线。

这样一来苏联和美国为了显示自己阵营的优势分别对东德和西德进行了大量援助建设。在战后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下欧洲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已被大幅削弱。任何单个的欧洲国家都无力抗拒这一趋势。欧洲国家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增强自身话语权。1951年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六国又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形成欧洲共同体。在战后欧洲复兴的过程中德国发挥了引领作用:经济实力工业实力科技实力在欧洲首屈一指的德国逐渐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1990年西德、东德实现统一。德国重新统一后对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热情有增无减。历史上长期的分裂状态使德国缺乏安全感。德国曾试图通过对外扩张解决自己对地缘环境的不安全感。

事与愿违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和德国自己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痛定思痛放弃了武力扩张的传统国策,转而通过利用和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德国人对统一国家和统一欧洲的执着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德国对二战罪行的反思与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的勃兰特总理甚至以下跪的方式向全世界表达对二战罪行的忏悔之意。德国通过对战争罪行的深刻反思让欧洲和世界重新接纳了自己。

1990年重新统一后的德国与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丹麦9个邻国接壤。这些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大多获得过德国领土。德国为打消邻国的顾虑就明确承诺不再谋求恢复二战前的领土并将这点写入宪法。如今德国宪法明确写道:“德国的每一寸领土已在德国版图里了”。这表明德国在主观意志上已不再争取恢复二战前的领土了。德国通过打消邻国的顾虑得以更好地融入欧洲一体化当中。

2009年欧共体升级成为如今的欧盟。德国成为了欧盟内部举足轻重的主导国家。当年希特勒用武力没能实现的统一欧洲的理想如今正被新时代的德国人用另一种手段所实现。地处中欧的德国可以同西欧的法国、东欧的俄国、孤悬海外的英国以及南欧、北欧等地展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德国是欧洲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几乎全欧洲的物流都在德国中转。德国的法兰克福是欧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欧洲一体化为德国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如今德国在欧盟内部的资本循环中扮演着“欧洲银行家”的角色。德国在经济上享受了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利益。本来邻国多意味着处于一种被包围的四战之地状态,但德国所有邻国中除了法国大多只是弹丸小国。这些国家非但不会对德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反而是德国开展贸易、文化、军事、外交合作的对象。战后德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举世瞩目,但作为战败国在政治军事领域是受限制的。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如果公开扩军势必引发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摩擦,所以德国就通过积极推动欧洲防务工作来达到曲线救国的效果。德国以推动欧洲防务为名提出要把国防预算提升至GDP总额的2%。德国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解除了在政治军事领域受到的部分限制,同时兵不血刃就完成了以前使用战争手段才能完成的对欧洲国家的整合。德国通过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反观另一个战败国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几乎完全依附于美国的支持。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很少能见到日本发出自己的声音。德国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来整合欧洲各国的资源实际上也提升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现在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对比德国在二战前后发展路径的变化会发现随着国策的转变使得德国的地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损失了不少领土,同时也改变了德国所面临的地缘环境。两次大战在削弱德国的同时也削弱了德国的对手。德国在损失大量领土后反而成为了中欧地区的唯一强国。一战前德国身处法、奥、俄三大强邻包围中,可现在德国周边除了法国再无可与之分庭抗礼的国家。不过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被众多邻国包围这一基本地理特征并没变。德国这种地缘环境究竟是好是坏取决于德国的国家政策。

如果德国要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那么四战之地这种地缘环境会使其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可等到战后德国开始尝试以和平的经济文化手段整合欧洲秩序时四通八达的地缘环境反而成为了优势。如果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能继续深入推进意味着德国的地缘优势会更加明显,反之如果未来欧洲重新爆发地缘博弈乃至军事冲突意味着德国将重新成为矛盾的焦点。这也是多年来德国始终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热心于欧盟事务的原因所在。

1 阅读:158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