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听到一个朋友抱怨冬天的日子过得单调,除了裹着厚厚的围巾坐在暖气房里喝热水,似乎没有更有趣的活动了。
于是我告诉他,冬天其实是一个充满滋味和温度的节气,尤其在宜昌,美食才是立冬之后的主旋律。
一提到这儿的美食,他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眼神里闪着光:“真的吗?
你说说看!
”
宜昌肥鱼的独特风味说起宜昌的美食,肥鱼绝对是不得不提的。
肥鱼在当地不仅是食材,更是一种文化。
第一次见识宜昌肥鱼,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
记得那天,当热气腾腾的肥鱼锅端上来的时候,满屋子立刻充满了鱼肉的香气。
肥鱼的鱼肉鲜嫩,鱼刺很少,汤汁则不会太油腻,口感非常细腻。
大家围坐一桌,边聊边吃,温暖的感觉立刻传遍全身。
肥鱼的做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炸,各有滋味。
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便是那锅肥鱼鲜。
首先要将肥鱼处理干净,经过油炸再炖煮,工序颇为复杂,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那一锅鲜美无比的汤。
紫苏和香茅的加入,让肥鱼鲜的味道更加独特。
无论是本地食客还是外来游客,总是能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土家腊肉的传统制作工艺除了肥鱼,宜昌的土家腊肉也是不可不提的美味。
有一次,我在宜昌的农家做客,主人家便用刚做好的腊肉招待我们。
新鲜出炉的腊肉色泽透亮,透着肉质的紧实感,家里已经充满了浓郁的香味。
土家腊肉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料到腌制,每一步都用心良久。
根据当地风俗,腊肉在腌制过程中加入辣椒、八角、山胡椒等调味料,既能增加风味,又能延长保存时间。
一家人围在炉火旁,热腾腾的腊肉切片后炒上一盘,与青菜混炒,色香味俱全。
用栗树柴火熏制的腊肉,熏香味道尤为浓郁。
腊肉的做法多变,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成腊肉煲。
不论是哪一种,冬天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饭,腊肉的辛香与米饭的甘甜在口中混合,那种满足感,是其他时候难以感受到的。
烧烤黄鳝的诱人香气冬天再冷,也拦不住宜昌人对烧烤的热爱。
走在夜晚的街头巷尾,各种烧烤摊此起彼伏,尤其是烤黄鳝,更是吸引了无数食客的注意。
黄鳝的肉质本来就极为鲜美,如果能恰到好处地烤制,味道更上一层楼。
第一次尝到宜昌烤黄鳝,是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
那时和一群朋友一起走进一家小店,老板熟练地将腌好的黄鳝串好,放到火上烤制,香气四溢。
这一份看似简单的烤黄鳝,其实背后却有不少讲究。
食材的新鲜度尤为重要,刚出水的黄鳝在经过特殊的调料腌制后,才能被放在火上慢慢烤制。
烤好的黄鳝外皮焦脆,内里鲜嫩,每一口都是在品尝大自然的恩赐。
就算是站着边聊边吃,那股满足感,绝不是室内的温暖能比的。
宜昌人民的生活激情不仅体现在白天的朝气蓬勃,还在于每个夜晚里的烟火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烧烤摊点的火光摇曳,配上几瓶啤酒,那便是生活最自在的样子。
寒冷的冬季,烤黄鳝配上热气腾腾的烧烤,是驱寒的良方,更是心灵的温暖。
宜昌的冬天,有美食相伴,是那么的温馨和踏实。
或许有人认为冬天是一年中最疏离的季节,但在我看来,正是它的寒冷,让我们更加懂得热情的珍贵。
无论是一锅鲜美的肥鱼鲜,还是一盘辛香的土家腊肉,又或是那一串烤黄鳝,立冬后的宜昌,总是用温暖的食物,传递着生活的热情和美好。
每一种美食,都是一段故事。
它们在冬天里,不仅填饱我们的胃,也像一把温暖的炉火,点燃我们的心。
用一种略带温度的方式总结,那便是,不论时光如何变迁,生活的美味,总在那些平凡却又热爱的日子里,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