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为何陈诚在国军内部人人喊打?不仅乱裁军,还丢了东北

妙之评过去 2024-03-01 19:28:45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内部有一个到现在看起来都让人的忍俊不禁的现象,那就是虽然派系斗争和成见充斥着每一位国军将领。比如,黄埔嫡系里面胡宗南系和顾祝同系、汤恩伯系相互间都有矛盾,放眼全国,黄埔嫡系又和地方军阀,如桂系、滇系和粤系有矛盾。

不过,哪怕是双方斗的你死我活,但只要碰到陈诚的土木系,他们就会空前的团结。

可以说当时的土木系, 应该切确的说,是土木系魁首陈诚这个人,在当时已经成为全体国军将领的公敌,上到中将上将,下到上尉少校,皆是如此。甚至在很多国军将领的眼中,对陈诚的敌视程度,要远超我军。

那么,作为老蒋身边大红人的陈诚,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国军内部,却变成人人喊打的对象?

陈诚和老蒋

昏招迭出,人人喊打

1945年,在经过8年全面抗战之后,陈诚通过巧取豪夺等形式,逐渐将土木系发展壮大。而到了抗战结束前,陈诚终于扳倒了一直压制他十几年的何应钦,顺利当上了国军内部仅次于老蒋的军政部长,而他的前任何应钦只能担当象征意义更大的陆军总司令。

而到了此时,羽翼丰满的土木系也大有成为国军嫡系第一派系的趋势。

1947年,陈诚继任为国军抗战后首位总参谋长,踌躇满志的他更立志要对已经腐朽的国军进行改革。

为此,他也开始了昏招不断的改革之路。

陈诚土木系四大将,土木系和其他国军派系天然对立

首先,作为总长的陈诚将目光盯上了1946年国军的整编工作。

抗战结束后,国军这边当时除了正规军编制以外,还有大量的非正规军和挺进队等部队,再加上日军投降后,接收的大量伪军,人数在1946年整编前已经达到了540万,而这里面还有将近200万左右的非战斗人员,比如后方的一医院、机关和后勤等单位。而这些冗员不仅没有提升战斗力,同时也导致国军军费开支糜烂。这让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老蒋和陈诚很是气愤,于是决定以裁军为主,整编国军。

当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士兵可以遣散,但军官可不好安排,这些人本来就作威作福惯了,失去了基本部队,自然没有了生财工具,而陈诚在裁军后将他们编入的所谓的军官总队,在发了几个月工资后,任其自生自灭,这让享受惯了锦衣玉食他们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成为无业游民落魄在南京街头。

被裁撤掉的军官的组成的训练团

陈诚自然也被这些人记恨上了,于是在1947年他们纷纷组成了“讨薪小队”,直接哭中山陵,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而陈诚在裁军这件事上的一刀切做法,也迎来了国军上下如何应钦、白崇禧,以及国民政府其他人事,如于右任等人的不满,一时间反陈诚声四起。

陈诚对国军的整编工作,裁军只是开胃菜,而整编才是让那些国军大佬不满的真正原因。

在陈诚的整编计划中,一共分为三期

第一期将陆军现有89个军缩编为89个师;第二期缩编为75个师;第三期缩编为60个师。至1946年3月止,军队整编和军事机关调整后,总人数由590万减少至490余万,计减去100万人。

在这里面的,对于那些抗战后投降过来的墙头草伪军,整编的最狠,60万伪军,最后也仅保留23万。

抗战结束后等待被接接收的伪军

除了伪军之外,地方的派系也是裁军的重灾区。

以白崇禧的桂系为例。

在抗战胜利后,他们依然保留了5个军的实力,可在陈诚的一通操作下,原本桂系大本营广西的31军和46军两个军,合编为整编46师,第31军番号撤销。李仙洲在华中的21集团军,原本有3个军,分别是第7、48和 84军,最后除了钢七军被改编为整编第7师。一下子从5个军变成2个军7个师, 实力大为削弱。其他,如粤系部队,也仅仅保留了第4、60、62.63.64军。

陈诚这一做法,也让白崇禧在会议上大骂“还要不要戡乱作战来,再这么下去我们怎么打仗”。而保持这样的看法的还有西南的军阀们,以及一向以公正著称的军令部长徐永昌,他认为陈诚整军计划“真是坑害国军”,其结果将是“害死国军”。而哪怕是国军内部的胡宗南系、汤恩伯系还有大头的何应钦系都受到了不小的削弱,何应钦本人甚至还被陈诚排挤的直接远走大洋彼岸去考察。

可以说,陈诚一手主导的改革,不仅得罪了国军中小层将领和一些地方派系,哪怕是在中央系内部也几乎得罪完了。一时间,在南京几乎所有的军官都在抵制陈诚。

陈诚和白崇禧,关系一直很僵

而到了1947年,老蒋看到爱将在南京举步维艰之后,便让他以总座的身份,前往东北督战。

而去到东北的陈诚,丝毫不知道收敛,在东北又搞起了“改革”陈诚一到东北就说“今后行辕之首要任务,即在执行政府剿匪国策”,直接将杜聿明和熊式辉踢走直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在指挥部队和我军作战之余,陈诚还将手伸进东北的政界,提出了所谓的改革——“宜及时去奢崇俭,力挽颓风;各就岗位,各尽职守,于艰难困苦之中,寻求自力更生之道”

而不出意外, 陈诚的改革再次在东北碰壁,不仅东北的国军一如既往的厌恶他,就连那些在东北的国民政府官员,也对其不厌其烦,郑洞国就形容其

“妄自尊大、刚愎自用,把脸一板,唯恐别人不怕他,实际上把人都得罪光了,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

国军里面少有的正义将军,也和陈诚不对付

在东野展开强大的冬季攻势之后,在东北不到半年的陈诚只能灰溜溜离开,甚至其糟糕的战绩,还被很多同僚笑称

“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

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陈诚通过整军运动,以及在东北的战争失利,得罪了国军内部从中枢到地方,从将军到士兵的几乎所有任务,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老蒋不得已只能让其远走宝岛,躲避风头

为何国军内部都恨陈诚

可能很多人会问,从雨田君上述的说法上看,陈诚励精图治,为国军内部进行改革呕心沥血,虽然没有功劳,也应该有苦劳,为何到了最后,却依然被国军将领们人人喊打呢?

在东北主持工作的陈诚

其实陈诚之所以在国军内部人人喊打,不外乎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陈诚在老蒋的嫡系里面应该算是一个异类,不同于善于妥协和人际广阔的何应钦,也不似百依百顺的顾祝同和刘峙。陈诚做事和为人就一直以激进闻名,在他的世界里是敌非友。

因此陈诚更像是一个孤臣,在国军内部和谁都关系很差。

在国军中央系里面,他与何应钦有矛盾,当年两人为了争夺第6和9战区,争夺的死去活来,何应钦系大将关麟征更是当众气的陈诚吐血。他和汤恩伯也合不来,在豫湘桂战役打落水狗,大骂其无能,并在老蒋面前参了老汤一把,让他从第一战区位置调离。

他和嫡系中的一些中间派系,如杜聿明、郑洞国和宋希濂关系也很差,杜聿明被调离东北。

陈诚和杜聿明

在地方上,白崇禧和李宗仁在两广危机中就差点和陈诚兵戎相见。而在庐山会议上,陈诚排斥川军的做法,差点让的川军将领们搞出个“厕所兵变”。

而在这种人际关系极差的情况下,陈诚主导的军队整整编,还将这些人的部队全部裁掉,制约其他派系将领的权利,他们能给陈诚老脸色?

裁军动了白崇禧等人的地盘和兵力,更是损害了其直接利益,而陈诚裁的冗员,很多都是国军将领们的亲属,在当时哪一个国军将领的家人不都是在这些后勤机关,一下子动了铁饭碗,又有谁会服气?

陈诚和国民政府政客们关系倒还可以

第二点,则是陈诚党同伐异,排除异己。

如果换一个人来主导这次改革,如徐永昌等人,来进行改革或者去东北指挥作战,虽然失利可能并不会激起这么大反抗,毕竟国军的弊端很多人都是能明眼看出来。

但陈诚则不一样,做事雷厉风行的他,无论是在部队整编和主政东北期间,都喜欢排除异己,安插亲信的。而且陈诚吞并其他派系部队,通常都是通过互换军官,安插亲信的形式达到对其他派系部队的控制的。喜欢 “把张三的军队交给李四带,李四的军队又交给赵五带”。如此一来,弄得一些在裁军范围内的部队自危,对陈诚更是侧目而视。将这些部队收为己用。

陈诚和老蒋夫妇,两家一直走得很近

在东北期间而且陈诚报复心很重,国军晋绥军系出身的将领陈长捷层曾顶撞过他,于是才整军计划中,他对职务比傅作义低一级的这位国军中将搞成了编外,搁在一旁。对此,陈长捷十分不满,曾串通一批编外人员到中山陵哭灵。而陈诚也针锋相对,将陈长捷分配到了兰州第八补给区司令。有人曾笑他成了仓库保管员了。

可以说,陈诚在假公济私以及刚愎自用等行为,让本就不爽他的那些将领在他东北的失利后,终于找到宣泄口,自然要追着陈诚喷。

国军总参谋长陈诚

雨田君说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陈诚事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军内部实际上已经混乱到同室操戈的程度,这些高级将领们总是想着要如何给同僚下套,吞并其他人壮大自己的实力。高级将领尚且如此,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和众志成城的我军作战?

7 阅读:3487
评论列表
  • QQ 8
    2024-03-06 19:20

    山东能够顺利解放,陈诚功不可没[笑着哭]

  • 123 6
    2024-03-03 21:26

    陈诚到哪里,哪里就一片狼藉

  • 2024-03-05 23:51

    精兵简政的前提是战争结束后

    小土豆 回复:
    精兵简政是抗日根据地三大政策之一。
    用户14xxx61 回复:
    精兵简政做主要的不是精简作战人员,而是后方为主。
  • 2024-08-26 10:23

    台湾的土地改革也是他主持的,没有军阀干涉不是也执行下去了

  • 2024-08-26 08:45

    陈城真能干,火车南站到北站[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5-28 16:03

    胡编乱造

    用户45xxx69 回复:
    杀陈诚以谢国人是南京的国大代表提出的!编造什么?
    用户48xxx70 回复: 用户45xxx69
    那是白崇禧背后故意搞他的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