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手底下不少厉害将领,尤其是他的五虎上将,而能当上将领的基本上都有过人的本事的,但就是有一个人,他既没有什么战功,又和蒋介石没有亲戚关系。
可他偏偏就被蒋介石看中了,西安事变后,他也是唯一一个升官的将领。
而这个人就是顾祝同,他为何会受到蒋介石如此信任呢?
五虎上将提到“五虎上将”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三国时期的五位英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他们不仅是当时著名的将领,更在后世传颂中成为了忠勇的象征。
而蒋介石手下也有五大将,也称为“五虎上将”,只不过他们的名声多少有点水分。
第一位则是“干将”陈诚,陈诚家里比较优越的,在1918年进入了保定陆军军校深造,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军事理论和实战技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人脉关系对他以后的军事和政治生涯非常重要。
1923年,陈诚随邓演达去了广东参与革命活动,并在那里与蒋介石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各种政治力量都在争夺权力,而陈诚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意识,迅速崭露头角。
在黄埔军校成立时,他被任命为上尉特别官佐,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助手。在东征、北伐及围剿红军等重大战役中,陈诚始终全力支持蒋介石,展现出对其的绝对忠诚。
要知道蒋介石用人就三条规则:一、黄埔,二、同乡,三、忠心。陈诚可是满足了这三条,他想不发达也难。
第二位则是“飞将”蒋鼎文,蒋鼎文因为武昌起义开启了军旅生涯,他曾在孙中山大本营担任上校参谋,待遇优厚。然而,当黄埔军校成立时,他自愿降职四级成为上尉军事教官,表现出强烈的革命热情。
在东征、北伐和军阀混战时期,蒋鼎文表现出色,多次击败对手,并以精良训练的部队赢得“飞将军”的称号。
在西安事变期间,他为了营救蒋介石不顾个人安危,被扣为人质,展现了无私的忠诚。
然而,在抗战爆发后,蒋鼎文迷失了自己。他主政西北期间以谋取私利为重,忽视了对敌斗争。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尽管他指挥的兵力是日军的数倍,却遭到惨败。面对民愤,即使蒋介石仍然信任他,也只能将其弃用。
第三位则是“福将”刘峙,刘峙他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他曾是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当初北伐时候,他打的最凶,胜率也是不错的。
不过他和蒋介石一样,越往后水平越不行,尤其是解放战争,战术指导根本就是新兵蛋子。只可惜西安事变时选择错误,之后再也没有被重用。
第四位“虎将”卫立煌,他也是五人中,唯一一个能打的,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弃暗投明的。
他当初就是因为打仗厉害,才被蒋介石重用,后来西安事变发生,他是选择统一抗战,之后在抗日战争中真正了解了共产党,从此他就经常给共产党送装备,并且还和我党很多人成为了好友。
不过这件事传到了蒋介石耳中,蒋介石对他有了隔阂,但架不住他打仗是真的厉害。后来他归顺于我党,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
而这最后一位就是五虎上将之首的“忠将”顾祝同。
顾祝同顾祝同在护法战争期间与蒋介石相识,那时蒋介石是粤军第2军的参谋长。通过同乡介绍,顾祝同拜访蒋介石,得知他曾在陆军速成班学习,便称他为“学长”,而蒋介石谦虚地回应。
由于粤军排外,顾祝同来自江苏且态度谦逊,很快被蒋介石提拔为上尉副官和区队长,开始跟随蒋介石。
虽然最初未进入核心圈子,但在战场表现出色后,逐渐获得认可。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邀请顾祝同担任中校战术教官。
之后他就一直很听蒋介石的话,不过因为北伐时期他没有太亮眼的战绩,所以他没有得到重用。
不过顾祝同并没有觉得不开心,只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这是在忍,他一直再等一个时机,一个翻身的时机,终于在1936年让他等到了。
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提议统一对外,但蒋介石一直没有同意,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囚禁起来了。
而跟随蒋介石的分成两派,一派是以何应钦为首的,他们主张武力解决。另一派则是由宋美龄为首的,主张和平解决。
当时顾祝同是西路军总司令,于是宋美龄找到顾祝同让他不要行军,顾祝同明白这是一个契机,他听从了宋美龄的安排,和其他人一起商量和平解决。
后来蒋介石出来后,顾祝同再次升官了,同时他也成为了五虎上将之首。
忠心表态,晚年安好在抗日期间,顾祝同的军队在与日军交战中,经常以失败而告终,这不仅是因为他战术上的不足,更少不了蒋介石的“瞎指挥”。
他的战略安排和战术执行在实际战斗中屡屡落后于敌人,使得他的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处于被动。但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并没有因此而责怪顾祝同,反而给予了他更高的职务。
顾祝同的晋升更加说明了蒋介石的用人标准听话。而且他本来就是蒋介石的嫡系,现在选择了他自认为正确的道路。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的主力部队基本全部被我党消灭,但在蒋介石撤回台湾后,他还做了点最后的徒劳,在一些地方打游击,之后在1950年才回到台湾的。
可以说顾祝同还是很了解蒋介石的,在最后一刻还要装装样子。来到台湾后,他被授予一级上将。
晚年过得不错,活到了94岁,也算是善终了。
结语蒋介石对于人事任用的标准深刻影响了整个国民党的运作机制,而顾祝同因其忠诚与听话而获得了特殊的青睐,从而在政治风云变化莫测的时代中稳住了自己的地位,并最终得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