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300万美元?美对中国船出手,中方下达禁令,压力给到李嘉诚

安珈一 2025-04-02 18:15:44

前言

最近,美方对中国船只下手了,凡是经过他们控制的关键港口,都得掏钱!而且最高收费竟然能达到300万美元!

中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直接甩出一纸禁令,回击得干脆利落,可是在这场博弈中,李嘉诚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夹在两国博弈间的“夹心饼干”,压力山大。

特朗普政府此举究竟想干什么?长和港口交易最后关头,中方又做出了怎样的强硬回应呢?

美国“黑手”伸向中国商船

美国的这个“限行令”可不是随便打个擦边球那么简单,根据报道,相关收入将会被用来遏制中国在公海上的商业和军事主导地位,同时推动美国国内船舶的建设。

这意味着,除了通过这些港口挣个大钱,实际上背后,就是要把咱们中国的货运成本抬高,打压中国的航运优势。

都知道巴拿马运河的地位不一般,它是全球贸易的关键枢纽,每年有将近22%的中国货物需要经过这个地方。

现在美国借着控制这些港口,硬生生把经济博弈变成了战略博弈,意图就是紧紧掐住中国的物流命脉。

话说回来,美国这一招,虽然得到了国会两党的一致“点赞”,他们觉得这对国家安全和供应链安全有好处。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尤其是美国的航运、出口、农业等行业代表,纷纷站出来反对这项计划。

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反而会严重影响美国自己的经济发展。

美国航运协会的首席执行官梅特卡夫就表示,想要替换掉现有的中国船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惩罚中国的同时,美国的海运系统也会遭殃,结果根本不值得,”他说的很对,毕竟很多美国航运公司都是中国制造的忠实用户。

而且这事儿背后还真有些“巧合”,李嘉诚手上正好掌握着巴拿马运河的两个关键港口,刚和美国财团谈好交易,结果美国就放出了这一招。

似乎正好有个幕后推手,借着这些港口控制权,打了个“组合拳”,狠狠地对中国下手。

李嘉诚卖港风波

3月初的时候,长和集团宣布与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协议,决定将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的资产出售给该财团。

交易涉及的港口数量多达43个,分布在23个国家,交易金额高达228亿美元。

这其中,引起极大关注的便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不仅位置关键,更在全球航运中占有重要地位。

巴拿马运河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占据了全球海运贸易的6%。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1%的货物运输与中国紧密相关,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航运业与国际贸易的繁荣息息相关。

一旦这两个港口的运营权落入美国财团手中,局势可能变得非常棘手,美国历来对中国的发展保持警惕,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限制中国的崛起。

如果美国能够掌控这些重要的港口,它便可能通过限制航运、增加费用等手段,影响中国的供应链,甚至威胁到中国的航运与贸易出口业的稳定性。

而这笔交易存在许多质疑,正常情况下,类似的港口交易会根据相关港口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进行估值,而近年来其他类似交易的估值都在EBITDA的20倍左右。

然而贝莱德财团此次出价,却仅仅相当于这些港口EBITDA的13倍,这个差距显然让许多人感到疑惑。

按理来说,作为一笔“大生意”,这笔交易不仅在价格上显得低得离谱,也让人难以理解为何长和集团会如此轻易地作出这样的决定。

难免让外界猜测,这背后是否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不少人认为,李嘉诚在这笔交易中的行为,等同于将中国重要战略资产拱手让给美国,甚至有人直言,这是“给美国递刀子”。

媒体和公众纷纷表达了对李嘉诚的不满,尤其是港媒,《大公报》更是连续发文,直言李嘉诚在此时此刻的表现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外交部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对这一事件做出回应,虽然没有明确点名,但态度显然表露无遗。面对这种舆论压力,李嘉诚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对此次交易作出任何回应或解释。

面对这些,咱们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哪能轻易让他们得逞?

中方强势回应

3月28日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的负责人明确表示,针对长和集团的这一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紧接着,3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始终坚决反对经济胁迫、霸道行为,捍卫正当权益的立场。

这话虽然没有明确指名道姓,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明显是冲着美国来的。

美国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角色,想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中国企业的正常商业活动。

面对来自政府的审查压力和舆论的高度关注,长和集团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3月31日,长和集团在香港交易所发布了一份公告,虽然公告没有直接涉及港口交易的内容,却明确表示董事会没有就全球电讯业务进行任何相关交易的决定。

这份公告看似和港口交易没有关系,但细细一看,就能感受到长和集团在这场风波中焦急的心态,他们急于安抚股东和投资者,稳定市场情绪。

有媒体爆料称,长和集团计划在4月2日签署港口出售协议,但据说交易会暂时按下“暂停键”。

《南华早报》报道称,4月2日并不是交易的“最后期限”,而只是最早可以签署协议的日期,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迹象表明交易已经被取消,但由于交易本身的复杂性,很多关键细节仍未敲定,这意味着交易依然可能有变数。

对于长和集团来说,这并不是最终决定,而只是权宜之计,眼下,他们面临的是在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艰难选择。

如果交易最终被取消,长和集团不仅得支付巨额违约金,还可能面临巴拿马方面剥夺经营权的风险。

如果强行推进交易,那无疑会触动中国的反制裁法,届时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场风波不仅仅是长和集团的一桩交易问题,它牵动的还有中美之间的复杂博弈,甚至可能对全球航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试图通过多种手段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而中国则毫不妥协地捍卫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

至于这场较量最后如何收场,长和集团到底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我们只能静静等待,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变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0
安珈一

安珈一

欢迎关注!